小区里的包子铺开了多久,我不知道,我搬过来住的时侯,它就在了。
铺子主人是一对老夫妻。
两个老人和善,包子也做得好,精致,端正,一看做得时侯就很认真,而且专心致志心无旁鹜,所以包子大小均匀,摺绉几乎都一样大,加上那馅儿调配得咸淡适中,一下子,我就喜欢上了他家的包子。
每天早晨,我都会按时下楼,到这儿吃上几个包子,要一碗粥,有时还会要一小碟佐菜,吃完再去上班。去得常了,我也变成熟客了,有时候忘记带钱,也不觉得尴尬,照样食用,怡然自得的样子,倒像是在自己家里。有时候遇到人多,我看时间还够,就索性帮她们搭把手,帮客人添置碗筷儿,找找零钱。忙到要上班了,我才离开。
像我这样图方便的年轻人很多,也有老人孩子,包子铺越来越忙碌起来,老夫妻俩明显有些忙不过来,那日我正帮忙,常来买包子的李哥看里面手忙脚乱的,便冲着老夫妻俩喊:“老爷子哎,赶紧雇个帮手吧,找个年轻的小服务员,看着也新鲜啊,再说你俩都这把岁数了,累到不值得。”
老夫妻俩呵呵笑,直点头应着,转身又忙活起来,包子铺仍是他们自己撑着。
突一日,听得楼下鞭炮声响,我从窗户向外看去,在老夫妻俩的包子铺对门,也挂出一招牌来,正放鞭炮呢。看招牌也是卖早餐,主食竟然也是包子。
我好奇,下楼去看。但见开铺子的是一对年轻人,看着干净利索,尤其这小媳妇,人俏嘴甜,冲着外边的人一口一个哥啊姐呀的。我转身看老夫妻俩脸上有些不悦,大爷看着还好,大妈脸直接耷拉下来。也难怪,我目光回旋之中,竟然两家店铺都在我的视野里,这也太近了。
往后的情形就不妙了。我早晨照例下去吃包子,腿一抬,就朝着大爷和大妈的包子店里去。身后听得对面小媳妇喊得甜蜜蜜的,笑脸相迎跟路人打招呼,加之对面店铺地方宽敞,又有两个小姑娘服务员,很快,就把顾客大多拢进了她家包子铺。更过分的是,有人来买包子,本来都朝老夫妻的店铺里走了,她还在背后喊,把人招揽过去。
我不喜欢这种挤兑人的经营方式,尤其是挤兑两个明显处于劣势的老人,我每天依旧去老人那儿吃早餐。
只是,老人的铺子里没有了往日的拥挤,冷冷清清,老人也显得很沮丧,见我进来,依旧是微笑,但勉强了很多。
得以空暇,也是心有不忍,老人过来抹桌子,我留住老人攀谈起来。
原来老人来自边远山区,只有一个孩子,好不容易供上了大学,在这小城找了工作,落脚下来,孩子孝顺,接了老人过来,只是孩子刚结婚,年轻人不习惯和老人一起生活,再说老人没有收入,全靠孩子供养更容易产生矛盾。
小区开包子铺,顾客不多,本小利薄,但自给自足够了,再说离孩子近,人老了,不求孩子回报,每天能看到,已是莫大的幸福了。
说话期间,有人进来,声音很大,估计对门都能听到。原来是讨要下月房租和水电费用的,老人从抽屉里掏出钱,说先交水电费,房租过几天就送去。那人走后,老人黯然神伤,说如果买卖还像这几天,房租怕是也不用交了。
出得门来,看到对门如花笑靥,我的怒气一下子升腾起来,心想若是老人包子铺黄了,我宁可不吃,也不会迈进他家一步。
接下来的几天,我都会有意早起,截拉熟识的人去老人铺子吃早餐,说实话,论包子的口味和质量,老人这里是货真价实。对门虽然形式花哨,毕竟多讲噱头。但是现在的人追求实质的越来越少,我的努力效果并不明显,对门包子铺女子似乎也看出我的抵触与反感,只是招呼别人,看到我并不理我,眼睛都要翻上天去。
终于在半月后,老人摘下了招牌,收拾了行李,悄悄回原籍去了。
当我下楼在他们包子铺门前站住,看着紧闭的大门伤感不已时,身后传来了那女人的轻笑声。
他家关门不干了,您请这边来用餐吧。
我转身看着她一眼,径直向前走,我该寻找我的早餐去了。至于这个包子铺,我是不会光顾的。我一己之力,改变不了什么,但我心中有自己的底线,生活的脚步再疾,我想我就这么走着吧,世风再怎么变幻,拂去沧桑,我还在心底留有一丝柔软,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