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_副本.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_副本.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_副本.jpg
共同的语言是误会的开始。如若原本没有共同的语言,或者,连误会都算不上罢。——写在前面的话。
夏日炎炎,咳疾加重,索性便推了外出,安心宅在家里。
网上聊天意见相左,友人拂袖而去。哭笑不得,并不加解释,索性舍了电子产品,专心看书。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原本是为了弥补心内的孤独。在这样的空隙里,愈发觉得情绪饱满起来。伴随着咳嗽,只觉得咳一声出来,肺腑里便更加熨帖舒坦了。
在早上挤地铁的滚滚人潮里,常常幻觉他们并不存在或者是他们像电影里的快镜头一个迅速闪过,只有我不紧不慢的走着,走着走着便想要逃掉;在嬉闹的人群里对话,看着对方的嘴不停的动,但是你脑海突然空白,他在讲什么,你们在聊什么,为什么声音完全消失了?
记得某年某月某一天,和木木讨论“我”和“生命的意义”。这样的话题总让我觉得荒芜感林立而无处躲藏,甚至找不到相对应的力量来与这种话题抗衡,以保持内心的平和。如今,我依旧没有找到答案,只是明白,这种话题应该是我们本性中琐碎的孤独感在作祟。人生从何来?将去向哪里?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近两年,执迷于一种叫风云的文字游戏。常常也是卷入热闹中的一员。偶尔心懒,倦倦的,躲在一边看场上起伏。大家都在忙着倾诉,却很少有人真的在聆听。在这种匆忙的节奏里,常常说着说着,忘记原本想要做什么,过一段便丢开了,也不曾有人记得,更不会有人想起。于是想到我原本也是如此。或者,这种热闹的本质便是一种孤独。大家只是在找一个出口,静静地流淌出来。至于是否有人聆听,是否真的有人懂得,反而其次了。 能够感觉到孤独的人,大都应该是自恋的。犹如有人早上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觉得完美,犹如有人写情书给自己,犹如有人常常对着自己碎碎念。传统的教育一直在屏蔽我们的孤独感和私密空间。像张爱玲的小说里写的那样,如果早上不开窗,就好像家里在做坏事儿。于是我们自己也恪守着这样的法则。如果突破了这样的法则,便成了特立独行。嵇康在说出“不是每个人都配听广陵散”的时候,已经超脱了这样的法则。夕阳在天,人影在地。他轻轻拨弄一曲广陵散而绝于后时,终于完成了对孤独最完美的演绎。他被人们称之为疯子,可这样的疯子,你可曾做得到?我想,我应该是有孤独觉悟的那种人,所以我敏感于妈妈动我的日记本,敏感于回家以后写字台抽屉里东西被变换里位置,诸如此类,是享受这种自我的空间而不想自己的孤独被打破。 有时候,我竭尽全力想去扮演一个圆融通润的角色。其实,在家长眼里,我本来便是这样一个角色。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心底渴望一种团圆。有时候到达一个小团圆的状态之后却觉得更加的空虚,我知道,那种理想的状态永远不可能到来。 有时候,我肆意张扬自我,喜怒哀乐便在笔端驰骋江湖。去打破某种依赖,去突破语言带来的障碍。常常张扬着便迷失了,从而继续在孤独的圈套里轮回。那是因为我的孤独并不彻底。我想。
同感
抱抱小荷姐姐,昨天出去累坏了吧
宝宝糖令棒棒糖担心了,你远不如自己ID一般快乐。不要看佛家道家书籍,以后不许再辟谷,你还好年轻,不要接受这些弥漫腐朽气息东东。
棒棒糖喜欢轻快开心的宝宝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