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西沉》
——眉卿
清朝乾隆五十六年,举国上下一片繁荣昌盛,农民勤劳耕织,牧民逐水草而居,国家富足,人民安逸。乾隆皇帝更是勤政爱民,时常微服私访,了解民间百姓疾苦。随着一系列苛捐杂税减负政策推出后,大江南北一时兴起了从商热潮。最成气候的当数晋商。
大批晋商迁入亳州,于是崛起了名震外邦的八大家。所涉及经营范围有药材、钱庄、制匾、运输、盐业、丝绸、炼铁、毛纺、酿酒等等。随着这八大家的崛起也带动了整个亳州的各条产业链,使得农林牧渔以及饭店茶楼等副业也都遍地欣荣。
伴随着商业的快速发展,也逐渐显露出了政治形势的落后,由于官府的横加干涉,导致在商务贸易中出现了各种不平等,于是,商人们开始成立商会,推举会长与**之间周旋。有的家族心中有民族大义,坚持君子之道,秉承有所为有所不为。也有个别家族唯利是图,处处钻营,为了能够达到利益最大化而不择手段。他们各家族之间,既相互守望,又互相拆台;既共谋发展,又相互制衡。有一点,他们作为晋商这个的大商圈的代表,在关键时刻,却能够做到一致对外。在嘉庆年间,晋商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
嘉庆、道光时期,随着为官者的贪婪、人文素质提升的滞后,开始制约商业的发展,在不能够有效拓展,资金流通受限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走向了衰败。晋商之亳州八大家用他们的更替诉说了清代经商的艰难历程,以他们的血泪谱写了家族之间的爱恨情仇。
【一】王家
1、王壁:
乾隆四十年生人,山西晋商的首户,主营药材生意,从开始的药材收购到后期的药材加工和药材种植,堪称山西药王。后期产业涉及面较广,种植桑麻,加工丝绸、开绸缎庄、戏楼等等,父亲王石为军营作战教习,因此,王壁自小就是文武双全,为人仗义。幼年,常替人打抱不平,中年发达后,乐善好施。被推举为晋商商会会长,他自己却把自己比作亳州县乃至整个山西省的经济带头人,在60载的生命中,他兢兢业业,不敢停歇,他给自己苛加的重担,同样影响着她的子孙后辈。
2、刘洛英:
王壁夫人,父亲刘自力与王壁父亲王石同为军营效力,两人私交甚好,她和王壁尚在腹中之时便被指腹为婚。因两家素日来往较多,洛英经常到王家小住,与王壁可以说是青梅竹马。洛英不喜文墨,却最好舞刀弄棒。在王家,她从来都是一副女主当家的气势。
3、萧璧如:
王壁的妾室,能善文墨。父亲是亳州知县的师爷,为人耿直,不善献媚。在一次知县渎职断案中,直言顶撞知县,被知县蓄意栽赃,打入大牢。随之,母亲急火攻心,卧病不起。萧璧如手持状纸当街卖身为母治病,求好心人为其父平反。遇到王壁施银援手,却不图回报。王壁并允诺帮其搭救父亲。为了父亲的案子频繁接触后,王壁欣赏萧璧如不屈不挠的个性,她也倾慕这个宅心仁厚的王壁,想来,他一定是个可以托付终身之人。
4、王坎:
王壁的二弟,乾隆末年考取榜眼,后回乡办学。曾被朝廷认命为亳州县丞,因对官场勾心斗角的厌恶,转而辞官办学,安心做一名私塾先生。他认为为朝廷教书育人,教出一批有理想有抱负,重徳轻利、是非明断的好官才是他此生最大的使命。喜欢吟诗作赋,经常与璧如唱和。欣赏璧如的才华。
5、王垢:
王壁三弟,与王壁为同父异母兄弟。10岁起就跟着王壁学做生意,起初只是个随从,由于用心学习,15岁便开始学习盘货、做账。后期王壁生意逐渐做大,成为王壁钱庄的掌柜,兼王家财务总管。尽管在王家没有人外待于他,因为生母是大妈的丫鬟,一直自卑,抬不起头来。心里一直暗自发奋,告诉自己绝不能输于大哥二哥。要做出样子给父亲看,给王府的所有人看,以告慰母亲在天之灵。
6、王姝:
王壁妹妹,自小琴棋书画样样拿手,拳脚功夫也是了得。15岁被长兄王壁送往京城。王姝住在王壁好友崔子木的家里,与崔子木的妹妹成为手帕之交。在崔府居住的这几年里,看到崔子木广交朋友,谈志论国。每每听到子木铿锵有力的高谈阔论时她都屏住呼吸,细细体味子木的一腔报国情怀。因与汪家早有婚约,使她只得压抑心头蠢蠢欲动的无状情感。在大哥进军丝绸产业之时,因为需要汪家的支持,与汪在莹结婚。
7、王莫为:
王壁的大儿子,因为是长子,从小就被家人灌输了振兴家族的思想,自己肩负着发展家族产业的使命。多少人都把他看做这个家族和晋商圈的救世主,他自己心里也清楚地知道,父亲一旦过世,能撑得起这个家族的只有他。自小不敢有丝毫松懈,除了看书识字还要学习与产业相关的所有知识。严酷的家规和繁重的学业,让他似一块坚冰般冰冷、坚毅,若想看到他脸上的微笑,怕是只有遇到一团火才能将其融化。
8、王莫卿:
王壁二儿子,萧璧如所生。看惯了大哥的努力和拼命,让他更懂得人生在世就要及时行乐。一副纨绔子弟的外表下却有着王家骨子里的正义和善良,虽不过问生意,却关心家里的每一个人,包括家里的下人。
【二】郑家
9、郑拓:
山西平遥帮郑拓,看着亳州商业的突起,敏锐的经商头脑,让他在亳州开了第一家钱庄“晋泉钱庄”。随着亳州商业市场的需要,又逐步在其他街道开了分号,最出名的钱庄当属“日升号”,它铺面大、头寸广、信誉好,成为了钱庄业的龙头。一时间,成为亳州商业圈的金融巨子。后来又经营布匹和粮食生意,在乡下购买几千亩土地。都说同行是冤家,郑拓打心里敬佩王壁,看到王壁开了第一家钱庄后,心里不免对王壁跟自己抢生意的举动心生怨气。这也是郑拓决定经营布匹和绸缎的起因。
10、董飞雪:
郑拓夫人,人称平遥女诸葛。在郑拓还是平遥帮帮主的时候,就已陪伴其左右。董飞雪原名董嫣然,因为和郑拓相遇那次,漫天飞雪,她正被一群流氓追逼,走投无路之际,宁可自尽也不肯被辱,正待撞墙自尽,遇到过路的郑拓出手相救。从此和郑拓义结金兰,二人为了纪念这次机缘,改名飞雪。长期的相伴,使二人日久生情,终结为连理。
11、霍清羽:
平遥帮二帮主,郑拓拜把兄弟。认识郑拓之前靠卖艺为生,一次武状元招考比赛场上,与郑拓过招,发现郑拓与其他对手不同,每一个招式都出乎于礼,没有丝毫的冒犯之意,使他对郑拓的为人刮目相看。最后因为考官的暗箱操作,两人双双落榜。从此,霍清羽跟随郑拓进了平遥帮。郑拓开钱庄以后,他作为第二大股东负责银钱的押送工作。暗自喜欢董飞雪,因碍于大哥郑拓,一直不敢吐露心声。
12、范若珂:
霍清羽的夫人,铁器行范玉堂孙女。因霍清羽到铁器行购买兵器,并自己带了图纸要求定制,点名要若珂父亲范靖徽亲自为其打造。若珂听说后,气来人财大气粗,便跑到前门一探,却被霍清羽的低沉的声音所迷倒。
13、郑怀玉:
郑拓养子,幼时父母双亡,被郑拓收养,一心要报郑拓养育之恩。对于霍清羽在家族中占第二股东的身份十分不满。他一直认为,郑家的所有产业都应该属于郑家,若他父亲百年之后也应该全部由他继承和接管,与霍清羽毫无干系。霍清羽只不过是他父亲雇佣的帮手。人前对霍清羽恭敬,称呼二叔,背后却十分不屑。
【三】陈家
14、陈天普:
晋商亳州制匾业泰斗,名声卓著的“陈家匾铺”创立于乾隆年间。陈天普从山西老家迁来后,在亳州落地生根,但家谱中仍然沿用山西陈家辈分,家谱上的辈字是:“明晋天德裕,和平汉士忠;大启文化学,永建邦基本。”而且谱中注明:虽日久为亳人,但世代永与山西人友好,不得反目。
“陈家匾铺”至乾隆末年时期达到极盛,坊内有工匠100多人,生产上有独特工艺,陈家所制之匾,永不褪色,成为享誉皖西北、豫东南、鲁西南地区十几个县的著名匾铺,大凡著名寺院、道观、商号、名宦名绅宅院所悬匾额,均系陈家制作。陈家也人口日繁,成为大隅首,打铜巷、洪济桥两街交汇处的大户望族。后来在白布大街开有钱庄、盐铺,在城南沿涡陈庄有千亩良田,也成了有名的大地主。
15、陈德宇:
陈天普之子,陈家匾铺自从交给他打理后,生意更是兴旺。除好友以外,不再接受私人订制匾额。为了匾额出品更加精益求精,陈德宇将所有的工序都制成小册子,让新工人也可以熟练掌握制匾技巧,避免费工废料。使制匾业第一次达到标准化制作。一次,徽州府衙修缮,重新更换匾额,知府秦之通召见陈德宇,要求其在两天之内完成匾额的制作。由于恰逢匾铺接单较多,且两日之内匾额上漆干不了,这项任务根本无法完成,被陈德宇婉拒,此举却得罪了秦之通。
16、陈德庆:
陈天普二子,在一次征兵的时候,进了军营。由于表现机敏,被提升为安抚使司副使,从六品。在军中想要提职无非行贿买官,陈德庆几次写信回家,向父亲要银子,都被父亲回信痛斥。
17、陈德祥:
陈天普三子,深谙生意场的尔虞我诈,官场权钱交易之道。在大哥得罪知府秦之通之后,几番周旋,为秦之通物色美人,寻找美玉。只为讨得知府欢心,在陈家的生意上不要从中生事。这招的确管用,陈家匾铺生意一如从前。事后,被大哥陈德宇发现,逐出陈家家门。陈德宇知道这些年陈家匾铺的生意一直顺风顺水,是拜三弟行贿所赐,对家族事业的发展开始灰心,失去了三弟辅佐的陈德宇,生意逐渐开始走下坡路。
18、陈七娘:
陈家匾铺的厨娘,因为当年受过陈天普的恩惠,一直留在陈家做厨娘,照顾陈家一家人的饮食。七娘厨艺精湛,在陈家匾铺生意开始下滑的时候,在街口的店铺开了一家酒楼,酒楼生意红火,收入可观。让陈德宇重新看到了希望,借着酒楼的资本,开了钱庄和盐庄。让生意成功转型。
50、林耀升:
天地会安徽分舵舵主,组织贫苦百姓就八旗圈地事宜与官府进行对抗中受伤,深受当地百姓的拥护。
51、黄启佑:
一介书生,因妻子貌美,被知县的儿子霸占,几经求告无果后,对官府满怀愤恨,偶然的机遇与林耀升相识,便加入天地会,成为天地会安徽分会的笔匠,负责各类信件的书写和修拟。
52、路子江:
亳州漕帮帮主,与林耀升结为生死兄弟。为林耀升两肋插刀,与朝廷对抗。
53、洪秀儿:
路子江夫人,文武双全,素日不问帮内事物,每到漕帮命运攸关的时候,才会出手,为照顾丈夫颜面,总是巧妙的给路子江以指引,寻到解决方法。唯独在林耀升的事情上,洪秀儿无计可施。
54、安可夫:
江湖郎中,为人占卜,替人驱邪,号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能。
55、明慧大师:
白衣津院方丈,因董继先为白衣津院出重资重修,与董继先结缘。董继先烦忧不静之时常到白衣津院悟禅,听明慧大师说禅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