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路的大意是为达到目的地加快行路的速度,而赶路人的大意就是为了目的地加快行路速度的人。这是诗歌题目的本义,以“赶路人”为题除了这层本义外,它隐喻着什么,是否还有着其他的延伸义没有?我很好奇,一口气读完《赶路人》这首诗。
赶路人经过的地方 树遮不住海
时间被距离剪断 重生
夏的暴烈和温柔 使酒杯碰撞
悄无声息的子弹 摩擦 相拥
焚毁
诗歌的首节,大量的意象密集且又组合诡异的出现在读者眼前,如“树”、“大海”、“时间”、“距离”、“暴烈”、“温柔”、“子弹”、“焚毁”等等。下面且看看作者是如何组合这些意象,“树遮不住海”,就自然现象的真实程度而言,别说是树,纵是森林也无法遮住海。那么作者设置的这个“赶路人”在诗歌的开篇就直接切入此说,无须置疑,证明赶路人的目的地很遥远,甚至遥远到什么程度呢?下一句承着上句进行了描述,“时间被距离剪断”。这样的描述说明了“赶路人”所行走的路程不是过程当中微小的一部分,也让人发生对距离目的地是何等渺小之感慨。这是作者成功的地方,通过文字,绘画了神秘的“赶路人”对着遥远的目的地滋生感慨的画面。这种感慨的情感强烈到什么强度呢?接着的修辞是“重生”,接着下面的句子来读的话,“重生”在这里,应该理解为一种“欲死还生”的念头,又或是一种充满煎熬的挣扎。如“夏的暴烈和温柔/使酒杯碰撞”就是一种情感的颓废和沦陷,甚至上升到什么程度?“悄无声息的子弹/摩擦/相拥/焚毁”,这样的组合显突兀里又透着诡异,可正是这种诡异的组合,正使诗歌的语言充满着张力,而且让作者那种浓郁的情感得以渲染。子弹,让人联想到什么?它是可以让人死亡的武器,而与这种武器摩擦、相拥,甚至到最后的焚毁隐喻着什么?这正是作者在赶路的过程中一度信念上的迷惘乃至有了崩溃的呈现。
倾听你余晖里迟疑的话语 不久的
过去和久远的前景
道路首尾相接
赶路人经过的地方 谁已经做过
春风对樱桃做的事
火焰把身体烧红 烧痒
如果说作者在诗歌的首节上通过描写“赶路人”所绘画的画面是让人郁闷的,甚至是揪心的话,那么,诗歌第二节里一映入目给人呈现的则是一幅缅怀过往充满轻快甚至是温馨的画面。“倾听你余晖里迟疑的话语/不久的/过去和久远的前景/道路首尾相接”,这些质朴的描写,让人不由自已的走进了一个“呢喃细语”里又在“展望未来”的画面。“赶路人经过的地方/谁已经做过/春风对樱桃做的事/火焰把身体烧红/烧痒”此句中,“春风对樱桃做的事”这句拟人化的叙说使句子极为形象传神,它生动的向人呈现了一个缠绵且又旖旎的画面,透过这个画面,作者又不动声色地向人传递了自己情感历程中温馨难忘的一幕。诗歌的二节首次出现了“你”,或许,这个“你”就是作者“赶路”的目的,而二节里,则是作者对“你”的一种思念,对美好回忆的温馨缅怀。
用含蓄的句子结一张网 不为
捕捉你暗处的 忧郁
在靠近你的地方 我听到
车流静伫 岛上起浪 潮淹没岸
你曾在某处含泪
诗歌三节里,“用含蓄的句子结一张网/不为/捕捉你暗处的/忧郁”作者在这简单的一句又透着几许深情与痴情呢?作者要结一张网,但是这张网却无法捕捞“你”暗处的忧郁,这是明知道不可为仍为之,且还是“含蓄”而为。正是这种欲为“你”分担痛苦的执念将苦涩的情感渲染的淋漓尽致。“在靠近你的地方/我听到/车流静伫/岛上起浪/潮淹没岸/你曾在某处含泪”这样的描叙,很清晰的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我在这边,你在彼岸”的画面。然后,隔江相望,我只能遥望着你“在某处含泪”,而无力做出什么的遗憾。这时,焦虑、无助、忧伤痛苦的情绪悄然走出画面,走出了诗歌文本里的文字。
作者为了“你”一直仍在赶路,而作为读者的我们,透过诗歌,却看见一个执拗又忧伤的赶路人。
◎走路人
文/龙晓初
赶路人经过的地方 树遮不住海
时间被距离剪断 重生
夏的暴烈和温柔 使酒杯碰撞
悄无声息的子弹 摩擦 相拥
焚毁
倾听你余晖里迟疑的话语 不久的
过去和久远的前景
道路首尾相接
赶路人经过的地方 谁已经做过
春风对樱桃做的事
火焰把身体烧红 烧痒
用含蓄的句子结一张网 不为
捕捉你暗处的 忧郁
在靠近你的地方 我听到
车流静伫 岛上起浪 潮淹没岸
你曾在某处含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