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德拉达】
喜德拉达应该是一个人。
一个住在喜德拉达的人,一个容易跳跃在记忆表层的人。
想找人喝两杯时,想和人说两句时,他黝黑的脸庞自然就浮现在眼前。
和我一起喝过酒的人很多,健忘如我,能自然而然想起的,经常有他。
因为他带来的诗与酒,我与中年人生仿佛还有一段若有若无的距离,所以时常产生这样的冲动:
“我打算在黄昏时候出发,
搭一辆车去远方,
今晚那儿有我友人的盛宴……”
我如是,他亦如是。山不过来,我便过去。
所以,我们会经常找个理由,折中在我们居住两地的中间城市见面,大醉几场,痛快而去。
在不见的日子,仍记着他的额角越来越高,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像他诉说过经师毕摩,神秘且肃穆,隐约有了山的影子。
从大山走出的孩子又回归了的大山,大山的中间有一处喜德拉达。
喜德拉达也是一处河谷。
那里崇山连绵,山与山之间必有百溪汇聚的河流。
河流两岸的半山腰及上有世代居住的人,有山有河的栖息之地便是他们经书中世代相传的“拉达”(河谷)。
这样的河谷比比皆是,一截灵关古道让孙水河谷声明鹊起。
建元七年,司马相如经略西南,“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将西南诸夷纳入汉治。
灵关古道发于成都,经越西至冕山,把孙水河谷一分为二,折西出泸沽进安宁河谷通邛都,经叶榆、永昌,至密支那。
灵关古道上常年人马通行,让冕山至泸沽间的孙水河谷繁华千年,也把往东数十里的河谷扔给了对灵关道上来往财富虎视眈眈的夷匪。
有明一代,孙水河谷往东的安柏土司领地上设置了甘相营,大抵是为治匪患保安民,终年驻守带甲之士,当地人称之为“夕夺”,即为兵器打造之所,这便是喜德拉达的由来。
喜德拉达是孙水拉达的一部分。
喜德拉达还是一首歌。
经师毕摩传承让巫文化保留至今,所以居住喜德拉达的人大多能歌善舞,歌者辈出。
只要有歌,他们便能祝酒,只要有酒,他们又能放歌。
只要有歌有酒,再苦的生活对于山里人都变得容易满足。
他们歌唱结籽养活世代先民的荞麦花,歌唱五月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歌唱山顶用清辉照亮他们足迹的月亮,歌唱他们在火塘边安然入梦的静谧生活。。。
第一次听到喜德拉达,一人领唱,众人击节而和,歌声中反复出现的“夕夺”和“惹甲”(孩子),旋律欢快,节奏分明,不由让人酒兴大发。
五二五和幺二幺是喜德拉达的年轻人们豪饮的一种方式,通常融在这样的酒词里:“感情不断,喝一半,我们来个五二五;喝酒难不难,不难?那就一瓶吹完,我们走个幺二幺!”
对于外乡人,频频一气喝完半瓶或者整瓶啤酒的方式颇为艰难,一次喝不完也没关系,他们唱歌等你。
从山鹰组合到彝人制造再到莫西子诗,再到一些你根本不知道来历的歌,他们在敬酒时更喜欢唱自己山里的歌,这是待客的诚意。
听一群年轻人以敲桌为旋律唱完的《喜德拉达》,不禁会被欢快的气氛渲染,顿时豪气干云,认为自己再拼一下,走完一轮五二五压根不是问题。
喜德拉达是一段岁月。
《喜德拉达》其实是喜德的县歌,现任的县委书记作词,四位喜德籍的歌手共同演绎。
歌词汉译很直白,跟很多主旋律歌曲相似,歌唱喜德人的幸福生活,被很多年轻人喜欢,从孙水河谷传唱到安宁河谷。
山里人喜欢这首歌,因为生活变化翻天覆地,幸福随处可见。
县城的规模越来越大或许与他们无关,但他们从山腰搬到了山脚,几乎不花钱便有了属于自己的新房子,公路通到每一个新村落,再不用翻身越岭徒步一天才从一个村到达另一个村。
人们以前在山上空等时光流逝,现在可以去免费参加技能培训学校,学养殖、学种植、学建筑,不管留在山里,还是到山外去,都可以挣钱,未来可期。
如今的孙水河沿岸,温室大棚延绵不绝,一个个新农村的雏形隐约可见。
宿命终于偏离了轮回的轨迹,山里人不再守山而贫,不再因夷而弃,有了这样的岁月,有什么歌不可以放在酒里唱?
环境,历史和人文,透着民族风情的曲调。
钓鱼的字,让一首歌有了生命,绕让歌变得鲜活,丰富起来。
文的引申也好看,有什么歌,不可以放在酒里唱。这也是生活的一种态度,一种豁达和丰富的领悟。
喜欢看这些。
《喜德拉达》在网上有视频,没有网易链接,我就随便找了首歌。《把歌放在酒里唱》其实不适合在喝酒的时候唱,太温柔,豪歌纵酒需要可以吼起来的音乐,不管是藏族的《阿拉姜色》,还是蒙古族两首酒歌,还是凉山的《敬酒歌》,都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