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侠”最初的认识,大概都来源于武侠小说或是影视剧。在和平幸福的年代,“侠”这个词离我们很遥远。不过,“侠”有许多近义词,比如“见义勇为”、“舍己为人”,任何一个称得上这些词的人,都是当世的英雄、大侠。
建国70周年的时候,看了很多剪辑的作品,讲的是中国的历史和那些推动历史的人。激昂的鼓点配着字幕,迅速带人穿越千年,一览沧桑岁月。看着看着,自然是心潮澎湃,但也深深感动。
为无数倒下的人。
“侠”和“英雄”一样,都是稀缺的历史产物。这样的人一旦出现,总是伴随着或大或小的动荡不安。所以渐渐地,我开始希望能够少一点“侠”。一个人在成为“侠”之前,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有着属于他的爱恨情仇;成为“侠”以后,他就必须为身上的光环付出所有,又或者,因为付出所有,而成为“侠”。因此,在我的理解里,“侠”的身上不仅有快意江湖,还有咫尺天涯。
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写下这句话的人,内心一定有一块柔软的角落,因为他看到丰功伟绩的背后,是魂断异乡,是黯然失色。
一个没有“英雄”和“侠”的时代,虽然缺了几分传奇色彩,但至少说明大家过得都还不错。而这样的平和,在今年过年的时候被无情打破了。
记得在疫情爆发的前夕,刚刚发生过很严重的伤医事件,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路人,都在为那位医生打抱不平。就在这时,武汉需要医护人员。于是,那些被伤透心的医护人员一边忍着愤怒,一边奔赴前线,像极了一边数落你缺点,还一边为你做饭洗衣服的妈。这份剪不断理还乱的责任,也是一种“侠”的担当。
虽然我们总是说这个世界在“抹杀个性”,但是在这场大事件里,我却看到了很多“个性”。比如捐菜几十吨的农民,这是蔬菜侠;放狠话老婆平安回来就包一年家务的男子,这是爱妻侠;在防护服上写下个性签名的医护人员们,这是蒙面侠;因为国外工厂报价高而直接买下工厂生产口罩的浙商,这是金钱侠;免费去工厂里赶工的200个女工,这是工厂侠……一时之间,在这片土地上,竟然到处都是侠客,实在是令人惊奇,也让人热泪盈眶。
曾经我希望这个世界少一点“侠”,但现在我明白,这个世界少了“侠”却不行。“平凡”和“伟大”不一定是反义词,书本中的英雄人物和现实中的平凡你我,也并非全然不同。
寥寥几笔,一个伟人的生平就已写尽,但人性的花却永远开着。因为有一个又一个平凡的人,不断灌溉着花的土壤,交接着花的种子。暴风席卷着荒原,却有无数身体筑成战车,逆风而行。
谁说这些平凡的人们,不是侠客呢?
这位兄台,最近很活跃呀,你也来写一个~
那等有感觉的时候~就会变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