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从士从挟,但是并非武士都是侠,起源于春秋末期。
孔子的弟子仲由,忠孝尚勇,最后结缨遇难,却是儒家的贤者。
《史记》单独为刺客和游侠作传,把专注、豫让、聂政、荆轲等列入刺客,大概因为这些人虽然重诺轻生,但是多是为知己报恩。
墨翟出儒创墨,提出兼爱、非攻、非命,给尚侠的武士提供了思想纲领,同时主张非乐、节葬、节用,制定了侠的行为规范。
平民出身的墨子的横空出世,吸引了一大批小手工生产者和农民涌入士的阶层,尚侠的墨者成为一支民间武装力量活跃在各国止战的路上,世界和平由他守护。
墨子是公认侠客宗师,他是实实在在的牛人,是唯一能可以班门弄斧并取得压倒性胜利的科学家,他带领的一批墨者有技术有本领,所以他在世时被各国很器重,但是他的非攻主张与强权政治背道而驰,一旦后继者乏力,极容易内部分裂,被强国和其他学术团体攻讦。所以,墨子死后,墨派的技术流相里勤入秦,为秦国军防贡献力量,史称秦墨;墨家的嘴炮流由相扶子带领,以齐国稷下学宫为根据地,继续与诸子搞学术辩论,史称齐墨;而墨家守节派在楚地活动,继续遵守墨家尚侠的主张,称为由邓陵氏之墨。
公元前381年至公元前380年之间,尚侠的邓陵氏楚墨遭遇毁灭性的创伤,楚肃王要清算射伤楚悼王尸体的大臣,墨家钜子孟胜带领180名弟子为关系要好的阳城君死节。秦统一六国,以法令治天下,鼓励公战,严禁私斗,以武犯禁但式微的侠墨退出历史舞台,侠的精神还在流传。
汉初休养生息让经历秦火的百家学术通过口述历史的方式得到保存,侠的精神开始民间薪火相传,这给司马迁单独为侠作传的机会,也为新时期的游侠做了一个定义。
《游侠列传》开篇就引用韩非子的名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告诫世人,侠是一个高危职业,是与正统法治社会相对立的,所以济南瞷氏、陈周庸以豪侠闻名的时候,遭遇了汉景帝的剿灭,但是太史公高度赞美了侠的精神:“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汉朝先有高祖约法三章,萧何又完善成《汉律九章》,从政权统治的角度看,维护社会稳定只能出现一个声音,只能实行一套规范,不管是秦还是汉,都不能允许侠这样使用民间规范的力量进入体制内,所以之后的历代侠客有一个显著特征——布衣之士。
换句话说,侠因为要保留独特的价值观趋向,即便在民族大义、为国为民的宏观理想上与政权统治者保持高度一致,也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即侠在民间。
历史小说《三侠五义》也保持了这个界定,明明写了欧阳春、展昭、丁氏双兄弟、陷空岛五鼠九个人,却只给了八个人名额。
有人说,作者是把丁氏兄弟合二为一,也有人说展昭后来投身官府,虽然南侠之名,但身份却是官府中人。
对于展昭这个可能虚构的人物向来争议不断,很多人认为他殿前献艺之时奴颜媚骨,令侠名蒙尘。反观太史公记载朱家、剧孟、郭解等人,虽然与公卿结交,但不会攀附豪强,相互勾结,仗势欺人。朱家救过季布,等季布发迹时从不愿再见,剧孟结交天下,却死后家无余才,郭解的外甥逞凶灌酒遭人反杀,他却放过凶手,一直保持谦虚谨慎。
因为与体制不兼容,太平盛世时,侠是一种精神沉淀潜伏在血液基因里,政权微弱法令不通导致社会动荡,百姓失去公平的权利,豪侠四出,所以每个王朝的末期都是游侠昌盛的时期,像李白那样在盛世喝酒斗殴任侠是不值得提倡的。
说到底,侠是一种独立精神,对众生悲悯,致力公平和和平,是人家美好的守护者。在法制健全的社会,侠应失其器,和儒一样回归到普通人,秉公直言、救弱助困都是侠的存在。
先生贵姓?
浪可以啊,但是要承担浪的后果啊
瞎写的,凑字数
你现在出门,仗剑走江湖,看能不能上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