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隐形的文字,从它的起源来看就是。
音乐的起源有很多假说,比较热的像的劳动说啊、祭祀说啊之类的,但那些都是假说,音乐的最本质还是人对声音的一个信息回馈,他是一种语言,一种加密的语言。
笔者始终认为,人必须先听到某种东西,才能将它加工为音乐,贝多芬虽然聋了,确是后天的。又如春秋时期乐器有编钟有古琴,乐曲有鹿鸣有高山流水,它没有架子鼓吉他和摇滚乐,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工业噪音,没有汽车引擎的尖叫声。音乐是一个人心境的谱写,但他必须依靠人听到的声音来进行加工和传达。音乐是加密的语言,所以比较文字来说,音乐相对来说容易过审,无论从政治上还是文化上,如果我们把歌词剥离歌曲,我们并不能了解乐曲的真实内容,比如儿歌《两只老虎》,最早其实它是宗教歌曲,叫《约翰弟兄》,讲的一个催促修士去敲钟的故事,这个修士在英国叫约翰,在法国叫雅克,在德国叫马克,在意大利叫马蒂诺,名字不同,人是一个人。后来传到中国,我们就改改歌词,变成了一个折磨残疾老虎(没有眼睛和耳朵)的故事。当然,他也可以作为政治宣传歌曲来加入歌词,比如打倒土豪,打到土豪,分田地,分田地。所以,综上所见,剥离了歌词,我们很难断定音乐表达的具体意思,他的文字信息就被加密了。
当然,也有尝试从曲调上去做音乐审核的,如1982年出版的《如何鉴别黄色歌曲》一书,就对靡靡之音、资本主义世界的流行音乐、邓丽君等话题进行了综合论述,如果你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当你看到这本书编者一众大佬的名字时,你就知道这绝不是开玩笑的。当然,这个严肃的氛围自《海港之夜》等歌曲的演唱后也有所变化,就笔者来看,我是支持对音乐作品进行审查的,尤其对歌词众带有赌博、黑帮背景、**内容的,只是不宜过于严厉。
有些地方、有些宗教是禁止音乐的,或者说是禁止娱乐的,从笔者的观点来看,他们的诵经调本质上是音乐的一部分。在有些村落,如果你在村落里或者广场上唱一些勾男搭女“淫词艳曲”,会被守旧的老人教训,那就只能到野外去唱,有了一个“野曲”的音乐种类,这个种类传承了好多年,一直被主流文化所反对,却一直传承下来,但看得出,无论宗教的规条多么严苛,音乐作为加密的语言,作为少男思春、少女怀春的一种本能的情感表达,还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存在。
当然,如果我们细读音乐的话,它背后有太多故事,有些还颇为惊悚,如《Ring Around The Rosie》这首歌,给孩子报过早教的,或自己做幼师的应该很熟悉这儿歌,跟小朋友跳圈圈舞常用的歌,但这歌曲表面的背后是黑死病的伤痛,”Run around the rosy . A pocket full of posies. Ashes, ashes We all fall down. ”这里的玫瑰花瓣,其实是撒给死人的,也可以理解为人被烧完后的骨灰,We all fall down.则直接指明了,我们不久后的命运,也是惨死在路边,这种黑色自嘲的确是英国文化的特点,居然能作为儿歌流传到今天。
有关音乐做隐形文字的话题还很多,继续聊就没完没了了,到此打住吧,字数满了。
其实,音乐也是生活,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