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吧论坛

http://www.wuyue8.com/bbs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FULL版此帖]

标题:【永不失联的爱】2599

1楼
林寻 发表于:2023/4/4 19:59:42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偶然间翻到自己过去写下的话时,或喜悦或忧伤,却怎么也想不起当时的情况。这算不算一种记忆的自我保护机制呢——我们终究会走出那些痛苦的。

某天我在日记版翻到一个废弃的主题,点进去有密密麻麻的话。看着那种熟悉的语气,我突然发觉,这不就是我吗。但是我完全想不起来当时是因为什么写下的这些。能让我大半夜写下一大段文字的,估计真的使我心神激荡,可此时我却对此全无印象。

临近三十岁的节点,我越发恐惧时间的流逝。不能再理直气壮地卖萌、沙雕还是其次,主要是确实感受到了记忆的衰退和身体的疲乏。有一天,听到脱口秀表演里思文的段子,她说:有人恐慌自己离三十岁越来越近,可她一过三十却是离三十越来越远。听到这里,不由得会心一笑。果然有些道理还是“长大”后才能明白啊!

时间的流逝,不仅意味着一些衰退和窘迫,更带来一种生活节奏上的局促——似乎没有足够的理由来慢慢生活、消遣,或者体验一些看似毫无意义的事情。这个归根结底还是心态造成的,躺了,但是并不能完全躺平,心里仍然满满的焦虑和欲念,甚至玩的时候也在衡量自己未完成的工作或者任务……但正如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物质决定意识,造成我们这种心态的又是什么呢?

不知道四十岁看三十岁是怎样的感觉,用三十岁的心态去看二十岁,却让我生出“不容小觑”的想法。前段时间,我接连在00后的朋友圈里看到“内耗”和“忙里偷闲”的字眼,这让我大为震撼!现在的焦虑已经下沉到如此地步了么?

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风光满面的大多数人,年轻时候都经历过颇为困顿的局面,而我们在年轻时的这些困局,到底是时代赋予的压力,还是青春的无病呻吟?90后从小就在非主流、火星文的时代中长大,那时网络文化还没有席卷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小学生的话题还尚未被王者、吃鸡、抖音同化,谈不上百家争鸣,却是真正的百花齐放,如今看着小学生邯郸学步一般地说着那些网络流行语,我还挺怀念自己的童年时光的。至少那时候我们有“886”“7456”“520”,而现在只有一个“666”,或者单字“6”,再或者“老六”,真的是六到飞起。那“六到飞起”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你看,现在很多问题是经不起推敲的,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贫瘠的土地往往能诞生令人惊艳的思想。古往今来的文学家、教育家、哲学家,没有几个一生坦途,基本上生活越惨学术造诣越高。经常接触这样的故事,我就会自我安慰,上天指不定是想把我打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现在,很显然,大家的生活好不到哪去,但是也坏不到哪去,至少我还没听说过真的把自己“饿死”的人,所以我们大多数人都成为了不上不下的人,每天乐呵乐呵就得了。有人说家里没矿不要学哲学,因为哲学不能让人吃饱饭。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哲学诞生的意义本来就不是让人吃饱饭呢。如果非要把所有的知识、技能换算成金钱,最富有的应该是那些穷得叮当响的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才对。

或许,陶渊明只是生错了时代。如果他生在这个时代,至少能和李子柒并驾齐驱,山水田园派up主了解一下。但是这样的陶渊明肯定不会成为那个令后世念念不忘的陶渊明。

或许有些事情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感到痛苦,谁痛苦,谁改变。然后经过漫长的时光,治愈,然后忘掉。

真正痛苦的是那些记忆力超群的人,对一切都记得太清楚并不是一件好事。好在自诩记忆力很好的我,现在,终于开始缓慢而自然的遗忘。

不过坦白讲,我感觉现在的我和二十岁出头的时候也没有变太多,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永不失联的爱”,毕竟,我还像从前一样,蛮喜欢我自己的。
2楼
不三 发表于:2023/4/4 21:11:55
想不起当时的情况,应该是应景敷衍的文字不够刻骨铭心吧。又或许你自己心理面已经作了选择性的记起或是遗忘。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五月吧论坛
Processed in .0307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