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我过去不懂与原谅你过去不懂,改个字,瞬间就把责任推卸给你。所以,是什么样的人,会自虐到把责任都划分给自己,在未来的路上一如既往地不思进取?
【哪些不懂?】
先试着划分一下不懂的范围。学物理的,不一定懂专业的数学知识;学土木的,不一定懂金融里的期货;学动画的,不一定需要懂化学方程式;而学工商管理的,不一定要懂历史。
不分不知道,一分吓一跳!
在过去,我们只需要吃饱穿暖随手生个儿育个女就完成一生,现在,还是这样的吗?
我们总把知识比喻成海洋,夸赞它的宽广与深度,却忘记,知识永远不是海洋,它的宽度与深度是无法横量的。探究于历史,总有人问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可是,这是地质知识啊。知道地球如何形成的,那么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么模样?当然,这样的问题一旦提出来,就会有人说,你又在抬杠。那么,是你不懂,还是这个问题无解?承认自己的无知很难吗?往未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在寻找着未来科技探索更广的宇宙。是不是月球基地建造成功之后、火星移民达到之后,人类知识的脚步就停留在此了呢?
如果知识真的是我们已知的那片海洋,那么每一个人的所知,有没有一滴水的重量?
【如何学习】
填鸭式的灌输是否有效呢?仅仅通过抄袭正确答案,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结果吗?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人们往往只选择接受他们自己所看到的信息,是否他人给出的答案都一定是正确的呢?你认为的新闻就一定是假的吗?还是因为固执地持有偏见?有些问题确实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但也有一些却因为选择不同的立场而导致各种解读,所以有人会说立场偏执,则解读结果也会有所偏差。在选择立场之前,是否考虑过这个立场是否正确呢?如果每一个人解读的是其中一部分,合起来就是事实的真相了。
学习如何辨别答案的过程是值得的,因为一旦掌握了辨别方法,便可以应用于分析其他问题,得到相对更公正的答案,超越过去的认知。
【我们为什么固执不肯改变】
未来的模样无法预知,我们只能抓住现有生活中的点滴,即使这些点滴烂的不能再烂,也比没有要好。这是为什么很多人选择保守、固执不变的原因。就像一个吃惯了川菜的人尝试粤菜会感到不适应一样,喜欢高山的人无法理解海洋的波涛澎湃。对于喜欢直接看答案的人来说,他们无法理解推理过程的重要性。因此,面对桌上的美食,很多人还是只选择他们喜欢的那种,而当有人尝试其他菜品时,他们可能会惊呼:"你不怕那个有毒吗?"当一群人尝试后纷纷赞美时,这个人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错了。即使他尝过以后不喜欢,但他还是会说:"真的不错,很好吃",因为周围的人都这么说。
时间有限,决定了我们所了解的有限性。光谱线是物理学的重要发现,但是发现了光谱线之间的定量规律的是一名数学老师巴尓末。数百名物理学家是否比这位数学老师拥有更高的学位呢?医生应用更广泛的X光射线,但他们是否需要了解光谱学的全部知识呢?医生的重点是治病救人,而不是学习所有学科。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我们能学完所有学科吗?所以,难道抄答案不是更简单吗?
【过去不懂和未来不懂】
谁该为过去的无知负责,那未来的无知又该怪谁呢?我们或许可以原谅过去的无知,但对于未来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3-11-3 14:12:02编辑过]
以下是引用出安在2023-11-3 19:30:44的发言:
你觉得中国固执,还是日本人固执?
500本 中文最佳小说, 500本日文最佳小说,比涉及范围、思想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