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一人生
人类的文化之所以流传至今,更多得益于文明的延续,而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文字的撰写。
方正的中国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的甲骨文,而在这之前,轩辕黄帝史官仓颉就把流传各部落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做出不朽的功绩。
关于仓颉,出生地颇多争议,当地就一处仓颉祠,立于坟冢之上,有正殿7间,东西厢房各3间,供奉着“造字圣人”仓颉。院中有一千年皂角古树,老干虬枝、挺拔成荫,最神奇之处是树上自然生长着一似鹰的凸枝,当地的老人说仓颉的妻子“姬英”不忍仓颉孤寂于坟冢,特化身为鹰栖身于树。皂角树西南的主干处更有“天眼”一处,树干上眼睛分阴阳两处,大自然的神奇,仓颉圣人虽故去数千年,但依旧留余光来观察岁月之祥和。皂角树第三奇为主干西侧有一枝丫酷似大象,俯瞰下方。大象谐音为“祥”,意为吉。古佛乘象而降,仓颉所创造的象形文字,更是包罗万象,蕴含无限生机。
树下有青铜像一座,为湖北客商刘道成赠予。月余前曾有幸一览,圣人立于树下,披发抖须,虽是青铜所铸,依旧可以感受到血脉相承的力量,铜像高1.7米,四目双瞳,左手成拳,右手指天。此像为2004年新铸,早前为一石像。殿内更有一缅甸华侨所捐赠的玉石仓颉像。
祠内除了供奉仓颉圣人,亦有史官隶首神像。院左侧处有2018年施工所挖掘出的龙凤石碑,碑体残缺,碑身有“仓颉造字台”的字样。右侧则是三通石碑,碑上纹理吉祥,只是岁月风霜,字迹模糊。石碑前有圆形水池,一灵龟栖身而卧。
打小当地的居民都是听仓颉的故事、看着仓颉的古迹长大的。离仓颉祠三四公里处的薄坪村有着仓颉居住的古窑洞与造字的金灯窑、晒字的满字场,更是有当初黄帝派人接送的停车场。
文化的力量从仓颉圣人游走各部落传授文字开始,象形文字的创造,代替原有的结绳记事,仓颉造字,为中华文字的发明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自2017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仓颉诞辰之日,被确立为“汉字节”。
“一代启蒙文字祖,万民开智鸟虫书。”正殿的对联,怕是对圣人仓颉最好的诠释。轩辕黄帝为表彰仓颉创字之功,特将其原姓候岗,赐姓仓,子为敬称,中华第一子、文化源头,亦为头。几千年的演变,最终被称为“仓头”。
鸿蒙远古而来的仓颉圣人,至今影响着这片土地的居民。文化骄傲,是每个子孙为之自豪之处。当日去时,巧遇一师兄为两位年幼的学子讲解仓颉圣人的故事。孩子们的目光是澄清的崇拜与渴望。拜仓颉圣人需双手行礼,两手紧贴,与胸同高,学背向前,掌心向自己,大拇指相触。男左手贴前,女右手贴前,以表虔诚恭谦之意。拜礼时可念育长吉行者为仓颉为《颉》注解的四句话:吉领令化空,文圣上古名,创造福慧种,一字一人生。
是呀,一字一人生。人类有限的生命,却可用这无限的文字来记载传承,圣人仓颉,山水因你而灵,文化因你而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