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王维的诗,大概是因为他的诗好读。作为山水田园派诗人,被誉为“诗佛”的王维,其诗被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不管是风云、还是狼埔,不知道写些什么的时候,就会去读王维的诗,以此来凑个字。
王维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太原王氏”的分支后人,三十岁左右状元及第,其后做官,唐肃宗在位时,官拜尚书右丞,按官职来说,属于正四品下,这是王维做过的最高的官,故王维也被称为王右丞。为了让其弟王缙可以回京,他上书辞官,同年七月故去,享年六十一岁。这个年纪,在今日来看,自然是尚年轻,不过对比下古时人的寿命,也勉强可称得上一声可以了。
其实关于王维的诗,我写过许多。狼埔以秋为主题的那场,写过《山居秋暝》,风云的某场,写过《鸟鸣涧》。他的诗,从观感上就让人特别舒服,那种自然清新之美,扑面而来。阅读时,稍微咂摸一下,就可从文字中看出画来。山景、心情互相交融,从一到二,又可生三,一幅幅跌宕起伏,仿佛不是在读诗,而是在看一部风景大片。又因为身处其中,就好似自己走在山间田头,发出感慨的不是别人,恰是自己。
王维的好些诗都被收入教材。能查到的如下,小学一年级就能读到他的《画》,小学三年级会读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小学四年级学《送元二使安西》,小学五年级学《山居秋暝》、《鸟鸣涧》等。由此可见,其诗作影响之广。能载入小学课本,也可看出王维的诗有多么易读。
说起来,唐朝的山水田园诗派虽并未写明谁是开创者,但继承的都是陶渊明的衣钵。除却王维这个代表人物,还有孟浩然、韦应物和柳宗元,四人并称王孟韦柳。有阵子,我很喜欢读韦应物,狼埔以春为题时,我还连续写过三首他的诗。至于孟浩然,虽然读得很少,但其《春晓》太过有名,总觉得不读这首,便算不得识得孟浩然。而说到柳宗元,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说来惭愧,他的诗我读得最少,至今能脱口而出的也就那首《江雪》,但他的《捕蛇者说》在教材届,也是必录的一篇散文。
作为喜爱八卦的读者,曾经看到过一则关于几位诗人关系的趣味八卦,大意是杜甫“爱”李白,李白“爱”孟浩然,而孟浩然“爱”王维。杜甫作为李白的迷弟,给李白写了十余首诗,李白却只回了寥寥两首。而李白这个“渣”在《赠孟浩然》中,非常直白地写:“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然而孟夫子却在《留别王维》中写:“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是个大写加粗的线头,可惜是单向的,因为王维一心“爱”着一同隐居的裴迪,二人赏风赏景写文,好不乐哉,还专门出了一本《辋川集》,收录了二人所写的五言山水诗。由此可见,最惨的是杜甫,最大赢家是王维。
年轻时的王维,应该也是很有抱负的,不然也不会十来岁就离家赴京,以期得到达官贵族的赏识和引荐。不过到了二十来岁,他就开始了半做官半隐居的状态,这觉悟,真是领先那个朝代的人一大截,与现代人的相似度颇高,毕竟,我上班第一个星期就想退休了。
王维的诗大多比较短、小,精致却不失内涵,虽不至于大白话,但琅琅上口。他的许多诗作所描绘出的景象,仿佛就是梦中的样子,生活化、风景化,又有禅意在其中。
不说了,我去读王维的诗了。
那是,必须早点退休啊
对啊。赞美发光小鲜肉!宽松、舒适,我们就是赚章子的工具人
太多要提,顾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