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囚徒与帝王
现在我们了解历史,基本是书籍记载和考古发现,而且离我们越远的时代与我们现在了解的史实差异化越明显。
比如西汉废帝和宣帝。
最早是通过影视剧来了解这段历史的,但充满着脸谱化和戏剧化,故事也改变的比较离谱。
两人都归类为传奇,虽然境遇不同,但与后世的各个帝王相比,登天之路确实像写好的剧本一样,也导致了两人结局的不同。
海昏,即便现在对这个称呼的由来和意义有分歧,但我还是宁愿相信它只是方位词,而不是特指。
废帝从一个诸侯王被一夜之间到了帝王之位,现在我们能了解的是从出发到长安路上的事情、登位后27天便被废掉、回到封地后去世硕大墓葬和天量陪葬物品的史实。
其实现在看来,当时的权力集中还不如后世的唐宋和明清,而且从秦朝大统一到西汉,这段时间也不长,加上老祖宗汉高祖留下来的规矩,出现诸侯王履任的事情不奇怪,也是延续着东周晚期一些诸侯国的普遍做法。
霍光这些权臣是想保住自己的利益,在当时的背景下也无可厚非。但究竟刘贺是个什么样的人,到底是不是如同后世记载的那样,还是存疑的。唯一能确定的是刘贺死后陪葬品之多令人乍舌的同时,也反映着上层生活的奢华。但是不是当中有什么条件交换,既没有史书 记载,也没有相关实物发现,不敢揣测。
相比之下,刘病已的路更曲折,但解决更完美。
一个自小在牢里长大的孩子,走街串巷,肯定也惹了不少祸。但这段神奇的经历是他日后开创“孝宣中兴”的基础,确实实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完美闭环。这里有个历史现象:盛世一般帝王都经历过民间疾苦,了解百姓需要的是什么,然后再确定自己的治国思路,历史上的盛世基本都是这样的。
刘病已比刘贺聪明,而且不只是一个等级,这是毋庸置疑的。也可能刘贺的智商更高但情商略低。
或许刘贺使用的是打压的政策,使得自己的根基维稳情况下太过心急,急于从霍光这些人手中夺过权力,也或许他知道霍光的用意,在反抗的途中棋差一着。但终究是落败了,虽然没有身死的下场,但昌邑国很快就灭亡了。
刘病已聪明的地方在于隐忍,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给霍光更多,从而让他放心,觉得可以掌握。甚至霍光死后两年,宣帝才利用许皇后的事情进行清理,这事着实干的漂亮!
自己掌握权力后,在民间吸收的精华开始显现,一道道敕令下发,从民间底层的角度看待问题,稳定内部。再通过各种外交手段使得匈奴人不敢南下,这点上这个老子比元帝要好太多!
两个人,不同的路,看到同样的绝顶风景,对待这片风景的心境截然不同,一个最终从最高处坠落,一个沿着历史的阶梯缓步走下。
登顶的过程是否有交集暂不知晓,但各自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也许,若干年后我们可以坐着时间飞船,回到那时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