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吧论坛

http://www.wuyue8.com/bbs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FULL版此帖]

标题:【新与旧】欲说不能

1楼
色色 发表于:2025/1/5 9:43:49
骑车穿行在城市的角落,有古朴典雅的建筑,也有林立的高楼,总能在各色各异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隅。
最近几年流行的人古建筑之美,古风盛行,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是马面裙和汉服,曾跟随时代潮流买了一套,却没有什么机会穿。
落脚在一处古建筑,名唤“古子城”。青石街道,风幡飘动,白墙青瓦,黑漆大门,都是随处可见的街头小景。跟着指示牌走到一座楼台,是南朝沈约所建。这座楼建成以后沈太守约上好友一起登楼吟诗作赋,沈太守一气呵成做成八首吟诵高楼的诗篇,后来这座楼就改名八咏楼。后来,宋朝的李清照从北方逃难来到这里,曾经登上八咏楼,感慨古代圣贤,不禁诗意大发,写下了一首诗《题八咏楼》诗云: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李清照不愧是爱国主义诗人,一首豪气冲天的诗作,更比男儿还强。过了八咏楼往前走,突然看到了一座博物馆,一边是古意盎然的建筑,一边是现代化的城市,移步换景,层次更加分明。感受到古人的豪爽,自然不能错过现代都市的繁华,博物馆更能体验这种古今交融的氛围。
博物馆是三层的建筑,不需要预约,直接扫了市民卡进入。一楼大厅很宽阔,旋转楼梯搭配绿植和镜子,营造出来一种层层叠叠的错觉。跟随指示牌一点一点参观,从远古时代到列土建城,从炮火连天到平安和谐,一帧帧画面呈现面前。
如果“古子城”是旧的代表,那么博物馆就是新的体现。新与旧本来是反义词,可是经过漫长的时空交融,它们并不突兀。新的会取代旧的,这并不能代表旧的就一定要淘汰。
曾观看过一个纪录片,是讲述的巧夺天工的技术并不是能被机器所替代的。一针一线,都是根据制作人的思路走,机器只是冷冰冰的简单人工的替代品,它并不能取代所有的复杂工序,巧夺天工永远不能被机器完美复刻,机器只能制作出雏形,真正的技术还需要靠人工,新的并不能完全取代旧的。
在电视剧《庆余年》中看到江南明家的富贵,和友人一起去了江南明家的取景地。站在大方伯的牌坊下似乎我也回到了《庆余年》的场景中,那块牌坊字字雕琢,虽然过了很多年,神韵依然在,手工繁复雕琢出来的精彩,能够永久流传,不只是形式上的,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在那座宅子里,有许多现代修复的痕迹,尽管有许多是现在已经用不到的东西,依然被修复了,可能是为了拍摄需要吧。现代的修复技术虽然高明,但是在久经时间沉淀的环境里很显眼,新和旧之间还不能在这些厚重的文化里进行完美的交融,只能在保证原来的物件不在继续受到侵袭。
历史的车轮是前进的,许多新的什物会慢慢的将老旧的取代。但是在特定的环境里,新的物什永远无法把旧的完全取代,只能一步步进行改良。许多人都认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那些作为老古董的东西只能在博物馆里发挥余热,新的东西功能太过强大,可以做到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儿。可是,许多时候只有将两者完全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5/1/27 12:20:11编辑过]
2楼
夢夢 发表于:2025/1/5 13:01:05
坑货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五月吧论坛
Processed in .0273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