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书房有一面古镜,是我有年出差时从旧货市场淘来的。铜镜斑驳,镜面泛着青灰色的光,像蒙了一层薄雾。擦拭时,我总觉得镜中倒影与真实世界隔着什么,仿佛两个平行的时空在此交汇。
记得小时候,父亲会经常指着镜子对我说:"镜中花非花,水中月非月。"那时不解其意,只觉得镜中的自己总比现实中的要好看几分。如今想来,或许是因为镜中的影像永远保持着最完美的角度,不会暴露现实中的瑕疵与缺憾。
前段时间春节在家无聊整理了下书柜的旧物,翻出一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的母亲年轻美丽,笑容灿烂。在我这些年的记忆中,母亲总是疲惫的,眼角有着深深的皱纹。照片定格了最美好的瞬间,却抹去了生活的真实痕迹。这让我想起那些在社交媒体上精心修饰的照片,每个人都活成了自己想象中的完美模样。真实的生活被层层滤镜包裹,最终连自己都分不清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
十全街的街角新开了一家茶馆,老板是个讲究人。茶室里挂着"真水无香"的匾额,可端上来的茶却香得过分。老板说这是上好的碧螺春,可我总觉得这香气太过刻意,失了茶的本味。想起在东山茶农家喝过的现炒茶叶,清香淡雅,回甘悠长。那种真实的味道,反倒让人念念不忘。
记得去年在什刹海公园散步,看见一对老夫妻在长椅上喂鸽子。老太太从布袋里掏出面包屑,老爷爷在一旁细心地帮她掸去肩上的落花。这温馨的画面让我驻足良久。忽然又想起前些日子在网络上疯传的一段视频,内容大同小异,却明显是摆拍的。同样的场景,一个真实,一个虚假,给人的感受竟如此不同。真实的画面让人心生暖意,虚假的表演却只让人觉得做作。
每当夜深人静时,我常对着那面古镜发呆。镜中的书房与现实中的一模一样,却又似乎处处不同。书架的倒影比实物更整齐,台灯的灯光更柔和,连空气都仿佛更澄澈。这让我想起庄周梦蝶的故事,究竟是我在看着镜中的世界,还是镜中的世界在看着我?真与假的界限,有时竟如此模糊。
记得早些年带客户逛狮子林,导游指着一处假山说:"这山石虽是人工堆砌,却比真山更显自然。"当时不解,如今想来,或许是因为假山经过匠人的精心设计,反而更能体现山水的神韵。真与假,有时竟能如此奇妙地转换。就像那些传世的画作,明明是平面的假象,却能让人感受到真实的意境。
思及此,我望着镜中的自己。岁月在脸上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这是任何滤镜都无法抹去的真实。忽然明白,真实或许并不完美,但正是这些不完美,才让生命显得如此鲜活。虚假的美好固然诱人,却如同镜花水月,终究是一场空。窗外的月光洒在镜面上,古镜泛起幽幽的光。镜中的世界依旧美好得不真实,而我却更珍惜眼前这个真实的世界,连同它的所有缺憾与不完美,毕竟真实才是生命最动人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