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统治者绝望和想护着百姓不矛盾吧。正是因为他看重百姓,才会对拒不开门的统治者失望,才会觉得这里并不是一个能长久庇护百姓的地方吧。不过我表达得也不准确,他们应该是早就决定走了,只是走前要安顿好这里的百姓,选在为太妃祝完寿走,也是了一点对未能对亡母尽孝的遗憾。
对统治者绝望和想护着百姓不矛盾吧。正是因为他看重百姓,才会对拒不开门的统治者失望,才会觉得这里并不是一个能长久庇护百姓的地方吧。不过我表达得也不准确,他们应该是早就决定走了,只是走前要安顿好这里的百姓,选在为太妃祝完寿走,也是了一点对未能对亡母尽孝的遗憾。
对统治者绝望啊,我以为说对人生、前路绝望,祝寿时好像说过可以不过江百年平安,这么快就能做到这一步,所以挺有治世之能,就是觉得百姓太苦,不折腾了。
看把你寂寞得。
对统治者绝望和想护着百姓不矛盾吧。正是因为他看重百姓,才会对拒不开门的统治者失望,才会觉得这里并不是一个能长久庇护百姓的地方吧。不过我表达得也不准确,他们应该是早就决定走了,只是走前要安顿好这里的百姓,选在为太妃祝完寿走,也是了一点对未能对亡母尽孝的遗憾。
仔细看得话,不论是留下做县令,还是离开,其实是都为了活命。
取名《人间世》,在我的理解里,是乱世中明哲保身的含义。
方氏的名是一杆大旗,文中“舒方”给“小燕王”指明的道路,无非是“广积粮、缓称王”,与他自己“走与不走”并无关联,那只是一个建议,是酒宴上厉行的第三个环节,并非“舒方”自己的志向(若是他自己的志向如此,当着小燕王的面说,就是找死了)。真正逼走“舒方”的,是民间关于真假方玉书的传言,这让“舒方”知道自己再也不能留下了。民间传言被扩散出来的原因,作者没有交代的特别明白,应该是限于篇幅,做过情节上做过取舍(换我写,可能早就写跑偏了)。随后,把“舒方”对于名声为其所累、避之不及的态度着重写了一大段,借李司俊之口说出“建功立业不是什么好事”。
结局的处理也能透露出匠心,“小燕王”说:“孤想……来日,此人定是个好县令。”以此点名了“舒方”的去向,即,继续安抚流民,在乱世中不求建功立业,但求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