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说《天祭》一文里,一些比较容易发现的历史常识性错误吧。本来发现了好几个问题,但写完第一个发现字数已经够了,那便这样吧~
第一处:太监匪首杨和伙同南方黄衣教。
先复制我在PK花絮里的一段话:从文章上看,作者很想写好这篇小说,我能从部分情节里,看到背后的历史原型,可见作者在写的时候,也是代入历史来写的。
在“太监匪首杨和伙同南方黄衣教”一处,我看到了十常侍和黄巾军的影子。但作者有没有想过,太监这个群体生存唯一方式,就是依附于皇权。太监乱政,一是主上无能,二是主上无依,所以才会致使大权旁落,宦官弄权。如“十常侍”,由于灵帝庸碌,又盲目地信任这些宦官,所以才导致“十常侍”把持朝政,残害忠良。那“十常侍”之乱是怎么回事呢?是因为外戚和宦官在权力分割中产生了矛盾,积怨一深,便生出了祸事。外戚何进想专权,所以要诛杀宦官。宦官和皇室的利益又是一体的,所以何太后不同意。没想到何进那边保密意识太差,走漏了风声,结果遭遇了反杀,这才有后来董卓进京诛灭宦官等一系列祸事。
而黄巾军叛乱,是由十常侍弄权间接引起的。因为十常侍弄权,朝廷昏聩,致使民不聊生。民间张氏兄弟看到机会,一边救治收容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一边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因这些农民头戴黄巾,所以被称为“黄巾军”。
说这段历史,主要是强调,宦官集团依附的是皇权,或者换句话说,皇帝是虎,宦官是狐,即使皇帝再没用,宦官也得“拿着鸡毛当令箭”,狐假虎威,不然哪个听他的?而农民起义则是为恶政所苦,官逼民反。陈涉吴广怎么反的,黄巢怎么反的,李自成怎么反的?不都是被逼的过不下去嘛。所以宦官和义军代表的阶级利益就不一样,这种隔阂无法化解,无法调和,有如天堑。
所以,朝廷利益的享有者——宦官,就算有了不该有的心思,勾结的也都是皇权贵胄,毕竟有共同的利益嘛,又怎么会选择农民起义军当盟友呢,这不合理啊。
秦朝宰相、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