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没来得及与作者交流,只说我的视角。
第一段写的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被轻易攻陷了,攻入城中的敌人,刚一露脸就结束了本段。
第二段写第一段中攻城将军的过去。交代了苏南星十二岁死了爹,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第三段开始时,出现了标题。木人神兵。故事进入明曦母子阶段。其实有人说这个转折有点突兀,看完全文后,其实也还好。唯一让我不适应的是作者旁白的添注稍显频繁,不过应该说只影响阅读感受,慢慢也就习惯了。
其实到龙门之前,作者一直在拉人物入场。其实我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物,这里面秋问筠逗,明曦女王范,苏南星一板一眼,陆行涯背负使命,唯独方廷绍与明艾的人物性格比较模糊。方廷绍不重要,可明艾是男主吧?不过,如果从人物需要成长来看,明艾的性格这个时候模糊一点也没有问题。
我比较喜欢龙门天幕这一段,皮影戏的比喻很贴切,虽然出现的机关蝎子也让人很兴奋。关于打斗这块见仁见智吧。接下来是一段平铺剧情,方廷绍死了,这个出场本就不多的人物,对于男主明艾来说却很重要,因为本来我也想过写帖,看过背景。明艾把机关盒给苏南星,而苏南星是楚国的判将吧?所以看到这一段,我就很想知道作者会怎么来设计,尤其是一个这样的父亲,一个放养的娃,这一幕该怎么去写。
我觉得作者的设计不算离谱。或者说,这个条父子线既巧妙,又真实。从明曦母子一登场,到秋问筠出场,再到苏南星和陆行涯,其实每个人物都在为充实明艾父子这条线而服务。
于是就有了边城之战前夜一堆人坐在一起喝酒讨论父与子的剧情。
明艾不解为什么父亲让自己要怯懦一些,苏南星以自己的经历为这个怯懦做了正面注解,陆行涯以自己的故事做了反面注脚。最后秋问筠说了一个笑话,陆行涯做了总结。
这个总结我一开始没看懂。
唯有儿子最好做,唯有儿子难做好。反复看了几遍。大概是说,做儿子很容易,但要做好儿子就很难了。
仔细想想,父母对子女的爱恰恰是大过子女的回报吧?所以作者是想说,做儿子容易,做称职的儿子难吧。
接下来就是本文最后的大战。其实作者写到这一幕,应该是受到了什么影响,有明显的人为加速。我觉得应该是字数快要上限了。边城一战有些紧迫,很快就结束了。转而跳到了最后一幕。皇帝听完李司彦说的故事,也想见识一下能控制女人神兵的明曦母子。但苏南星却说,那只是一个故事。
这种设计本身挺不错的。
有很多种可能,一是苏南星要保护明曦母子,所以就说他们不存在。
二是明曦母子真的不存在,那么就如苏南星说的那样,他私自领兵去打了边城,错过了营救楚朝末代皇帝,他为了将功赎罪,拼死功下了洛城。这就有点像漂流派的剧情了。
最后,我还有一个设想,文中多次提到苏南星父亲去世时,也是明艾这个年纪。是不是作者在暗示,其实明艾是苏南星的分身呢?那么,这个故事就有阴阳两面了,关于攻打洛城是真实世界的故事,关于机关盒的情节是虚构世界的故事。那么,明艾性格上的模糊就很好理解了,苏南星在讲述自己的时候,多少会美化自己,把自己当时的一些错的想法编圆。也正是因为明艾与苏南星是一个人,所以每次夺宝大战的时候,苏南星是不在场的。当然,这个纯属我的猜想。
你也是个人才,怎么能把你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