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吧论坛藏经阁 → 3279 号风云群杀资料浏览页面
五月吧风云及群杀资料浏览页面
书剑||花样||光寒||藏经阁||书剑报到||书剑规则||花样资料||学堂||故事||总结||群杀资料||群杀总结||顶图||狼埔军校||回收站||提交||搜索
《红楼梦文风专场》第三轮帖子及文轰(共搜集有10帖,此为第1帖)

(作者:无;提交人:醉袍袖舞;提交时间:2012/8/19 22:34:56)

第八期《红楼梦专场》第三轮03吹气胜兰-绝艳易凋连城易脆——紫箫

第八期《红楼梦专场》第三轮02玉树芝兰-红楼里的几个女子——独钓寒江雪

第八期《红楼梦专场》第三轮01芝兰之室-贾母对黛玉的改变——苏无涯



《红楼梦文风专场》第三轮帖子及文轰(共搜集有10帖,此为第2帖)

(作者:无;提交人:在渭;提交时间:2012/10/1 10:41:49)

第八期《红楼梦专场》第三轮03吹气胜兰-绝艳易凋连城易脆 Post By:2012-7-7 20:30:27

《绝艳易凋,连城易脆——记红楼里的那些女子》(一)
  
  熟读《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甚至了解晴雯,她是曹雪芹笔下又一个有血有肉的美丽女子,排于“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这是《红》中晴雯的判词,随附的画面上是水墨浸染的满纸乌云霭雾。在大多数人眼中,晴雯心地纯洁,聪明伶俐,双手灵巧,虽为奴隶却不自甘下贱,性格刚烈,是和宝黛一样站在封建道德礼仪对立面的人物。总之,很多人是喜欢她,欣赏她的。
  
  然而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位女子,我们是否还会喜欢她?
  
  先不说她撕扇子向宝玉撒娇使性子;不说她凭借与宝玉关系密切而对小丫头们随便发飙;不说宝玉挨打后她得力不饶人,把事情闹得一发不可收拾。人们欣赏她“身为下贱,心比天高”那么就说说她的心性!
  
  晴雯是直率洒脱的,这是她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也是曹雪芹成功塑造出这一人物的鲜明性格所在。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本意很大程度是批判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封建道德礼仪对人性的束缚。封建道德约束固然扼杀了人们的天性,但毫无约束也并非可取之策。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主见,懂得用理智约束自身情感和行为,封建礼仪的确有很多不近人情甚至令人愤怒之处,但那是统治阶级强加给人们的精神枷锁,我们的确应该勇敢的冲破束缚。但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一把尺子,凡事都应该掌握一定的度,学会自尊自爱。我所说的自尊自爱不只指是不轻浮不放荡之类的行为,还指一定的自我约束力和个人涵养。当然或许有人会说,晴雯只是一个丫头,又如何会有接受教育指导的机会,没有人指导又如何会知道该有涵养,不知涵养为何物又怎会有涵养。其实不然,生活在贾府这样的大家庭中,整日与公子小姐在一起,应该耳濡目染的不是么?
  
  林黛玉是曹雪芹笔下的女主人公,是反封建的代表,但在晴雯身上却没有林黛玉太多的影子,纵然很多人觉得她俩很像。林黛玉给人的感觉是清高的,遗世独立的清高,站在封建社会的对立面,骄傲若战士,而在晴雯身上更多的却是乖张,做事高调张扬。用传统道德观来衡量,宝黛二人的行为是迷逆怪嗔的,因为大多时候他们都是站在封建传统的对立面。而晴雯的行为从反封建的角度看也显得过于激进,从她的各种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她所追求的并不是自由平等的人格精神,而是平等的身价和地位,是对上层社会高贵身份的追求和向往,她对宝玉撒娇把自己放在和宝玉平等的位置,然而却对小丫头随意发火,由此可见,她并非觉得人是平等的,而是把自己放于众丫头之上和公子小姐们一个层次的,她潜意识里是觉得以她“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她”的优势,本应和小姐一个层次,高人一等的。所以她并非是一个反封建传统的形象,相反她与封建社会中那些一心想往上爬的可怜的薄命女子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如果真要说有什么不同,就是她比她们活得更真实,人的自然属性盖过社会属性,放在人堆里觉得太扎眼,而又是不同于宝黛的扎眼。
  
  贾宝玉说:“男人都是泥做的,女人都是水做的”,《红楼梦》中的每个女子都是一首诗,优美动人,她们的美并不是因为她们完美,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她们不完美,所以才是美的。美得真实,美得自然,美得坦诚。所以纵使晴雯是那么一个扎眼的不大受身边人欢迎的人物,我也还是只能说她是美的,虽然美得过于粗糙,过于嚣张!
  




《红楼梦文风专场》第三轮帖子及文轰(共搜集有10帖,此为第3帖)

(作者:无;提交人:在渭;提交时间:2012/10/1 10:42:05)

第八期《红楼梦专场》第三轮02玉树芝兰-红楼里的几个女子 Post By:2012-7-7 20:30:24

《红楼里的几个女子》
  
  这个下午,朋友和我谈起红楼梦,我们离彼此很遥远,但是在谈话的时候却觉得很切近,对于红楼梦,我们有不同的看法,可是说来说去,那些看法渐渐趋向一致。大抵就是以下几个人物。
  
  宝钗。
  我不喜欢宝钗,不是因为她身材丰满,更不是因为她是商人家庭。我不喜欢她的主要原因在于她的成熟和世故。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不可能永远天真烂漫,那些童年时代无所知之的美好终究有一天会离我们远去,但是这种世故来得晚一点,我们生活中的纯粹静美就多一点。而宝钗则正好相反。宝钗身上显示出了不符合她年龄的成熟,在她对待黛玉的时候,那种假装无知的宽容说明了她的通透豁达,也说明了她的心机城府,在她对待宝玉的圆融和宽恕中,有她的道学和传统思想在起作用。在她对待王夫人和贾母的态度中,更多的不是亲情,而是阶级地位带来的森严等级之感。所以我不喜欢宝钗,不是因为她识大体,懂大事,而是因为她小小年纪,身上有一种不符合年纪的成熟。试想,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未开口说话的时候心里就有计较,未伸手办事的时候脑子就有考量,对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式,看每件事都有衡量的标准,这是懂事,也是可怕。如果她是我妹妹,我希望她能够任性一点,从根本上说,希望她别有那么多背负。
  
  黛玉。
  喜欢黛玉,不是因为她的小性子,更不是因为她的孱弱,主要源于她的任情,黛玉在许多言谈、举动上,都充满了任性之美。她不高兴了,你能从她的脸上看出来,她快乐了喜欢着,你亦能从她的诗词中品得到。如果生活中有这样一个女子,我想我们心里冲满的更多是怜惜,而不是刻责。她爱一个人,她就直接地去爱,她不象宝钗,宝钗的爱太委婉,太委曲求全,黛玉的爱很直接,很私人,很天真。她知道她寄人篱下,所以她忧伤,她知道她婚事难定,所以她苦楚,她知道宝玉爱着她,所以她在忧伤苦楚中有幸福,有甜蜜。她有她的所求,她不在乎衣食荣辱,她只想有一个知心爱人。至于那些小性子,那些眼泪,那些病中的诗句,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女孩子来说,谁能说她不讨人喜欢呢?黛玉的美,就美在这忧伤、这任情、这才华之中。粉坠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或者是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或者是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谁能说,这样的句子不美,写出这样句子的人不美呢?是的,现代社会需要我们掩藏真心,需要我们带着假面做人,可能才会更成功,更适应。但是谁能发自内心地说,我就喜欢带着假面过日子?就喜欢言不由衷,就喜欢虚与委蛇?恐怕没人真正喜欢吧,我们更多的是无可奈何,身不由己。而黛玉,给了我们一个梦想,一个任性任情的梦想,在她身边,爱恨都那么真诚,她的天真,一如从前。
  
  最后,其实我还喜欢湘云,喜欢晴雯,喜欢许多红楼梦中可爱的、忧伤的、个性的女孩子。比如鸳鸯的绝决,比如平儿的隐忍。但是如果问我到底喜欢哪一类女子,我会说我喜欢黛玉晴雯这一类。我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喜欢就是喜欢,怨怼就是怨怼。生活中,我们已经有太多的不忍,为什么在文学作品中不能找一个美好的形象来弥补自己的缺失?也许,在现代社会我们无法做一个黛玉式的人,大多都圆滑懂事的象宝钗,但是这不妨碍我在内心深处,保留有一个黛玉。





《红楼梦文风专场》第三轮帖子及文轰(共搜集有10帖,此为第4帖)

(作者:无;提交人:在渭;提交时间:2012/10/1 10:42:23)

第八期《红楼梦专场》第三轮01芝兰之室-贾母对黛玉的改变 Post By:2012-7-7 20:30:11

《高鹗为什么要改变贾母对黛玉的态度?》
  
  
  曹公是伟大的,一部红楼梦,就让世人研究了几百年。
  
  高鹗是可恶的,据说他是看过曹公原著的,结局很悲惨,而贾府的没落明显影射当局,因此,红楼梦也一度成为jin书,所以他更改了后四十回的某些内容。最明显的也是最让人痛骂的就是改变了贾母对黛玉的态度。且看他写道:探春因提起黛玉的病来,贾母听了自是心烦,因说道:“偏是这两个玉儿多病多灾的,林丫头一来二去的大了,他这个身子也要紧,我看那孩子太是个心细。”众人也不敢答言。
  
  看到这里,恨不能掐死高鹗。这还是那个疼爱黛玉的贾母吗,还是那个初见黛玉就搂着她大哭的贾母吗,连黛玉的纱窗旧了,她都亲自过问,怎么可能在黛玉生病的时候说出这样没有人性的话来。每次看到这里就痛心疾首,扔了书,再也不想看了。我等凡夫俗子实在无法接受慈祥的贾母一个转身就变成了狼外婆,连个过渡都没有,玄幻大片也莫过于此,让人情何以堪。
  
  按照曹公无一笔浪费,无一笔不含深意的习惯来讲,试想一下,原著后四十回中并不是这样的,在曹公笔下,黛玉应是贾母唯一孙媳妇人选。且看贾母的态度,从黛玉进府开始地位就与宝玉同等,同吃同住,而且特意拨了自己的丫头给她。对于荣国府里那些看人下菜碟的势利老妈子来说,这是最明显的暗示。还不止一次地说两人是小冤家,而实力派人物凤姐一直是唯贾母马首是瞻,曾经打趣黛玉:你既然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连小厮都说:将来准是林姑娘了。
  
  退一步讲,就算贾母没想着让黛玉作孙媳妇,也不会选择宝钗的,请看第五十回里:贾母因又说及宝琴雪下折梅比画儿上还好,因又细问他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宝玉求配.……凤姐也不等说完,便连声跺脚的说:"偏不巧,我正要作个媒呢,又已经许了人家."贾母笑道:"你要给谁说媒?"凤姐儿说道:"老祖宗别管,我心里看准了他们两个是一对.如今已许了人,说也无益,不如不说罢了."贾母也知凤姐儿之意,听见已有了人家,也就不提了.
  
  试问宝钗在贾府住了这么久,贾母何曾问过她的生辰八字,而宝琴一来就问起,与凤姐的一问一答,很明显地暗示给薛家,不可能要宝钗作媳妇。
  
  看到这里,我真是喜欢上了聪明的凤姐,真是会看眼色配合贾母做戏。贾母向来喜欢玲珑剔透之人,从鸳鸯到紫娟、晴雯,再到凤姐,哪一个不是聪明伶俐之人,黛玉更是聪慧到极致的女子,又是她最疼的外孙女,焉有不爱不疼之理。只是贾母知道王夫人并不喜欢黛玉,所以,她不能明着给两人定亲,不断地通过各种暗示表达她的意愿给王夫人施压。
  
  既然贾母如此维护黛玉,那高鹗为什么要违背曹公的意愿,在续写时改变她对黛玉的态度呢,我想,因为他要隐藏黛玉之死、贾府衰败的真正原因,所以,他不得不改变了贾母的态度,为宝钗嫁宝玉做铺垫,由此,这是转折点,接下来黛玉必死无疑。
  
  有猜测黛玉最后嫁给了北静王,因从袭人嫁与蒋玉涵的结果来看,宝玉把袭人的汗巾送给了蒋玉涵;柳湘莲的鸳鸯剑送给了尤三姐聘礼,后反悔退亲,索还鸳鸯剑时,尤三姐还剑自尽;另四十一回里有讲,板儿与姐儿互换了佛手与柚子,通过判词来看,巧姐应该嫁给了板儿;而黛玉诗号潇湘妃子,既称妃子,就是暗示嫁给王爷。第十六回里讲道: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
  
  黛玉会不会嫁给北静王呢,试问性情谦和的北静王乃宝玉好友,他送鹡鸰香珠串给宝玉,送他蓑衣蓑笠,两人是无话不谈的知己,他如何不知宝玉深爱黛玉,君子岂能夺人之美,又因黛玉并没有留下香珠串,意味着此姻缘未成。而此香珠串乃圣上所赐,会不会意味着黛玉入宫了呢。
  
  私下揣测,后四十回里,黛玉做恶梦大病一场之后,贾母见她病成这个样子,便给了她一个定心丸。此后,黛玉身体有所好转,然,此事被王夫人得知,一直以来,她是十分不情愿黛玉作儿媳的,她喜欢的当然是宝钗,因此,立即向元春求援。其实元春的态度早在端午节时送给宝玉和宝钗的礼物是相同的时候就表露出来,贾母也因此放话宝玉不宜早娶,将此事拖着。元春再也没提,但此次事到临头,不忍违背娘亲的意愿,找个机会使黛玉进宫做了女官,贾母倒也无法,不久,贾母病逝,而朝政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即九子夺嫡,康熙死雍正嗣位,黛玉和元春在宫中被赐死,贾府被罢官抄府,(站错队被清算)贾政、宝玉与贾赫、贾珍一样被充军发配,府内公子哥儿与女眷们男为奴女为娼,妙玉与湘云被充为官妓,后湘云投水,凤姐死在狱中,其他丫环奴仆死的死散的散,若大一个贾府呼啦啦不复存在。
  
  而北静王在此时起到了救世主的作用,北静王在前八十回里明的暗的四次出现,他在后四十回里出现的两次都是从中翰旋,保全了贾府。北静王,是不是可以看做是北京王。
  
  窃以为,即使是北静王也救不了贾府,他能救出的只有一个贾宝玉。宝玉逃出生天后,看破红尘,隐姓埋名就此出家。宝钗因家里有不争气的哥哥和泼妇嫂子,薛姨妈被气死,薛家日渐衰落,宝钗因此致力于家族产业,一生未嫁。
  对于钗黛来说,这样的结局正符合她们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由此看来,高鹗后续中,无外乎是为了掩饰贾府内无一生还的下场,所以才让贾母改变对黛玉的态度,调包计中黛死钗嫁,最后让宝玉与贾兰考中举人,让贾家“沐皇恩、延世泽”,以博皇室欢心。非如此,此书不能得以流传,实属无奈之举,高鹗可谓用心良苦矣。
  
  
  ——————————————
  
  胡言乱语一翻,有不周之处,还请同学们多多指正。
  



《红楼梦文风专场》第三轮帖子及文轰(共搜集有10帖,此为第5帖)

(作者:无;提交人:在渭;提交时间:2012/10/1 10:42:58)

第八期《红楼专场》第三轮轰06: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独钓


第八期《红楼梦专场》第三轮01芝兰之室-贾母对黛玉的改变——琴箫合奏之丁路远



这一篇在二轮上半场三篇帖子里为最好,红学一直以来研究者众,各种观点的差异往往天南海北。像我这样的懒人是很少去认真分析的,不过存在即是道理,自己想不通的事情当然只能继续想不通了。不过还是觉得以黛玉的性格,在宝玉之外大概不会再有第二个她喜欢更别说嫁过去的人男子。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对于黛玉说不上喜欢不喜欢,刚烈和执着(或者执拗)的性格也注定了玉带林中挂。。。



“还你一生的眼泪”,想起来就觉得有些伤感。。。



昨晚下线之前去翻了试杀,发现丁路远同学有篇试杀的语速以及风格和这篇是有些类似的。至于哪一篇,懒人终究懒得忘了,囧。。。



第八期《红楼梦专场》第三轮02玉树芝兰-红楼里的几个女子——无弦之琴之苏无涯



第一印象这是女子的手笔,很流畅很随意。作者估计是急于完成这篇文字,所以尽管观点明确却并没有更拓开的去写,联想到这两天很少露面的莫丫丫,果断扣给流年,哈哈。无论工作忙不忙,都希望是快乐和健康的,问好。



第八期《红楼梦专场》第三轮03《绝艳易凋,连城易脆——记红楼里的那些女子》(一)——扼狼传说之桃花坞




不知道桃花坞同学在版面上留下的痕迹算不算线索,也不知道这样瞎蒙会不会让他中枪,在看试杀的过程里,觉得这同学某些时候有跳跃性的思维,而文风也很多变。这一篇其实算的上有些设计突兀的,看来看去熟悉的未曾见过这种写法,于是,桃花坞同学,就是你了。。。



那感叹号让我觉得有些困惑,好像谁的试杀很喜欢在结尾的时候用这个标点来着。。。


10条资料   当前页1/2   5篇/页 首页| 下页 | 尾页|转到第
提交新杀帖:(请勿灌水,删除勿怪)


   
≡≡ ☆ 五月吧出品   蜗牛牌风云群杀资料搜集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