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霸/(共搜集有1帖,此为第1帖)
(作者:;提交人:熊小霸;提交时间:2023/3/19 19:45:40)
这一次咱们说一说,一辈子与苏东坡相爱相杀的两人。
这第一位,便是王安石。两人是互不相容的政敌,也是惺惺相惜的文友。
王安石与苏家的矛盾,还要从嘉佑元年的一场宴会说起。宴会的发起者是欧阳修,那一年苏洵带着两个儿子,来开封应试。
欧阳修宴请天下名士,王安石和苏洵皆是坐中客。王安石的邋遢是出了名的,而且面对欧阳修的劝酒,王安石滴酒不沾。宴会结束,苏洵说王安石此人不可交,后来又写了一篇《辨奸论》攻讦王安石。
同为欧阳修门下,王安石与苏家的矛盾,在这里已经开始了。
第二次矛盾,便是嘉佑六年的制科考试。这是苏轼参加的第一次制科考试,王安石为考官,苏轼得了三等,苏辙得了四等。王安石负责任免官职,他对苏轼并未为难,却对苏辙的官职授予为难了。苏洵大怒,这才有了《辨奸论》。那个时候王安石的母亲刚刚去世,所以这仇就结大了。
熙宁二年,王安石开始变法,苏轼四次上疏痛骂王安石。两人的政治斗争开始了,苏轼哪是对手,两年后被贬到杭州。
元丰二年,“乌台诗案”爆发,最先举报苏轼的人是沈括。其他人还有李清照的外公王珪、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王安石的学生李定等。凡是与苏轼有书信诗词往来的人,都受到了牵连。王安石、章惇等人力劝宋神宗,这才免于死刑,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驸马王诜被削除一切官爵,王巩(他的小妾说出此心安处是吾乡)被发配西南,苏辙愿纳还一切官位为兄长赎罪,最后遭到降职处分。张方平与其他大官都是罚红铜三十斤,司马光和范镇及苏轼的十八个别的朋友,各罚红铜二十斤。
乌台诗案之中,苏东坡有身死之难,而王安石那个时候已经被罢相,依然挺身而出,不计前嫌,劝谏宋神宗。
元丰七年,苏轼又被贬为汝州团练副使,王安石闲居金陵,正在苏轼赴任的路上。苏轼写信,想要探望王安石,王安石欣喜若狂,回信同意。骑驴来到江边,亲自迎接苏东坡。
苏轼激动万分道:“苏轼今日敢以野服见大丞相。”王安石笑道:“礼岂为我辈设哉!”
这便是“金陵之会”,大宋文坛上有着浓重的一笔。两年后王安石辞世,苏东坡起草诰命,写下《王安石赠太傅》。
第二位是司马光,苏轼的伯乐。
熙宁二年,司马光举荐苏东坡为谏官,两年后又上书神宗说自己“敢言不如苏轼”。司马光更是为苏轼亡母,题写过墓志铭,此等关系可见一斑。两人更是差点成为儿女亲家
王安石变法之初,苏轼和司马光是最坚定的反对者。苏轼被贬黄州,司马光穴居洛阳著《资治通鉴》。两人书信往来,常常自勉,因此司马光也收到乌台诗案的牵连。
变法失败之后,皇太后高滔滔开始重用司马光。苏轼被当作旧党,得到重用,召回朝廷,任命为中书舍人。
元祐元年,本应该支持司马光的苏轼,却当庭反对司马光的主张。因为苏轼颠沛流离,经常在基层,已经知道了变法的好处。从一味的反对,变为认为利弊参半。
两人因为“免役法”,当庭争辩,更是骂出“王八乱蹬”之语。苏轼朝后怒斥司马光为“司马牛”,认为司马光倔强得跟牛一样,使劲拉也拉不回来。
司马光久知苏轼的性格,不以为意,而不久后司马光病逝。
苏轼的新旧两党之间,日子更加的难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