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的时候,小军说那家牛排店就先不去了,当做我们“社会学三傻”的遗憾,只是不知道下次再聚是否还能吃到美味的食物,因为一些味道总是在悄悄的消失,正如这个世界五彩缤纷的颜色,也会有消亡的一天。
时光很长,记忆久远,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怀念的人或物,很多很多。关乎美味,我喜欢两种,一种是炒馍,另一种是豆腐脑,前者我一直在寻找,但是从没有再尝过最初的味道,后者也是小时候的一道来之不易的美味,所以便倍加珍惜,直到今日。
那时候天还很蓝,可以在山上摘酸枣的过程中遇见野兔,也能够直接捧起河水解渴,生活是有趣的,只不过却很艰辛。孩童对于食物的认知,除了面和馒头,更多的是野果鱼虾,或者就是走街串巷的小吃,而让我魂牵梦绕的是豆腐脑。
同街道的邻居中就有一家制作豆腐的,而我与豆腐脑的不解之缘就此开始。一般小的作坊都是需要大量柴火的,再加上村中小学的后面有很多之前防水用的破旧沥青片,每天放学后,我都会随着叔叔家的儿子一同去学校里捡拾一三轮车,然后用于制作豆腐,作为回报我除了能够分到成品的豆腐之外,在回来后还能喝到一碗新鲜的豆腐脑,我相信有着浓郁的香味,可惜如今却早已记不起。
之后我慢慢长大,吃到的食物也越来越多,但对于豆腐依然十分喜欢。从小学开始寄宿学校,直到大学毕业,校园中的饭菜香味占据我整个大脑,很多人说学校的大锅饭没有油水,无法下咽,但不知为何我却每次都是狼吞虎咽,大学除外。因为春城的风光虽是好的,然而对于在北方长大的孩子来说,最期盼见到的只会是面条,尽管我曾经喜欢大米饭。高中的就餐时间是比较仓促的,所以只能逮到哪个窗口就吃哪家的饭菜,因此早中晚的饭点,总是人群涌动。
语文早自习是我唯一不会睡觉的一节课,可以大声背诵我喜欢的古文诗词,每次铃响也是立马冲到食堂,买一碗豆腐脑来吃,甜咸皆可,都能满足我的口舌之欲。上大学的时候,我吃得较多的是米线,也知道豆腐脑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叫做豆花,豆花米线或许是云贵之地的经典吃食,不过这时我的目光从早转到了晚。晚自习过后来到食堂,点上一份炸洋芋,小的时候一直都喜欢吃土豆。然后就是来到米线窗口,问问阿姨还有没有剩余的豆花,如果有的话就来上一碗,但好运并不是每天都会眷顾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败兴而归,又或者阿姨会直接婉拒,毕竟像我这么挑剔的同学应该是不多见的。
毕业后,来到这座城市,终于能在早餐店中见到胡辣汤和豆腐脑,不过连我自己都想不到的是,已经将近一年了,一次都没有去。或许我并不是一个十足的吃货,在休息和美食之间,果断选择了前者,亦可能是我比较懒,休息的时候总是晚睡晚起,与它失之交臂。也许再过一段时间,我会回到老家,在石榴树下聆听秋日的晚风,堂姐家里就在村中开着早餐店,不会做饭的我,总有一天是需要早起的,到那时再续前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