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用三家词句解释“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笔者认为,亦可以用之阐释精神内耗问题,分别对应精神内耗的来由,应对精神内耗的心态,经历过精神内耗的所得。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晏殊·蝶恋花)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视频的作者说:“这个世界上第一快乐的人是不需要对别人负责的人,第二快乐的人就是从不回头看的人。”
第一种人严格意义上不算具有真正意义社会人格的人,因为他不承担社会责任,对自己的要求自然也低;第二种人需要有非凡的大智慧,才能不念过往,不畏未来。
所以说,这两种人都不是可以刻意能学来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需要面对生活里客观存在的物质欲望和精神欲望,那就需要动脑筋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因为有所求,经历精神内耗是必然。正如作家李娟所言,过得不好是常态,人的欲望是无底洞,不可能满足的。
虽然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低欲望阶段,年轻人不结婚,不买房,不生子,不想被资本捆绑奴役,但是但凡活着还是要面对很多问题,而相当一部分问题都不可以转嫁给别人,譬如求学,只能自己面对,很多时候都需要“独上高楼”。就算把欲望降到最低,还有佛家所说的“人生六苦”,也会伴随大多数人一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蝶恋花)
既然经历精神内耗无可避免,那么如何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精神内耗呢?
有些人天生是乐天派,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永远是一副阳光开朗的模样。但是,这种人只是很小一部分,更多的人需要在精神内耗的疼痛中承受,最终实现领悟或所得,在痛苦中学习,开拓心智,让自己具备“不悔”的定力,相信“憔悴”都只是暂时的。
如果你感知内耗带来的痛苦,请你相信南方周末2018年的《新年献词》: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也请你相信约翰·肖尔斯: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也请你相信尼采:那些杀不死我们的,会让我们更加强大。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
整体来说,“寻他千百度”比寻他百十度的成功概率高一点,干比空想更容易成功,正如谚语所说:道随远,不行不至,事随小,不为不成。所以,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该有“三十年来寻刀剑”的勇气,有“芒鞋踏破陇头云”的干劲。
我们为欲望或人生目标而求,结局会不尽相同,成功是答案,失败是答案,没有结果还是答案。有所求,必有所得,对于各种答案,都要学会释然,暂时学不会释然的,时间也会帮助我们释然。
付出未必有想要得到的回报,有时经历过精神内耗再走出来,也是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