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年少时,曾雄心万丈地说过自己的梦想。彼时年少,对于社会是什么、未来是什么,其实都十分懵懂。可能也正是因为年少,没什么不敢想、不敢说的。只是如今,年岁渐长后,反而犹豫踌躇了九分,剩下一分也在整日的奔波中渐渐散去。
所以,倘若要问如今的我,还想追寻什么,大抵我的答案只有一个——早日退休,闲适生活。提及此,不由得想起前几日读到唐代诗人刘眘虚的一首五言律诗《阙题》,其中所描述的山居生活真是令人向往。
阙字通缺,所谓阙题,其实就是缺少题目,应是在流传过程中,题目被遗失了,所以后人便按了个“阙题”作诗名。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通往山居的道路自白云尽头铺展开来,山路曲折,花草葳蕤,春色恰似与溪水般悠长。花瓣飘落在水面之上,将流水染香,二者相携从远处而来,又向更远处而去。
读到首句时,便被诗人所构建的这幅图所吸引。眼前仿若徐徐铺展开山间春日的景色,流水落花,芳香扑鼻。美好由远及近,就如同自己信步走在山间小路上,见繁花似锦、绿意盎然。
其实近些年由于各种原因,已减少出门。家门口的那座小山,虽不高,却也绿树参天。往年春来时,也多喜欢去山间走一走,偶尔在众多绿色中看见一朵野花,都觉得美得让人眼前一亮。可惜的是,山太小,所见有限。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居所的荆门正对山路,推门而入,柳树枝条掩映着主人的读书堂。山林幽静,树木林立,白日的阳光穿过层叠叶片,洒在衣裳之上。
这两句依旧由景入手,却依旧让人读出了十分的闲适与安然。清幽之地,可不正是读书的好地方。尤喜最后那句“清辉照衣裳”,遥想有那么一个人,手执书卷,坐在柳条之下,春日的阳光温暖,斑驳的光影落在外衣上。只这么想,便从心底生出无数的渴望,渴望自己便是诗中人,是山居者,那便能享受这份闲适与安静。
现代生活的节奏,早已打乱了年少时的种种猜想。不成熟的梦想,在步入社会后,逐渐淡去。年少时的追寻,在疲于奔波中,被抛掷脑后,偶尔寻得空闲时间,想起那些曾经的雄心万丈,都觉得无知无畏的自己真的太过于天真。
有时与友人小聚,所谈的也大多是工作的琐事、自己的烦恼,还有听闻的八卦,哪里会如年少时那般,梦想不离口。若是不经意提一句追寻,友人尚未笑,自己倒先笑起来。自然不是觉得追寻这两个字不好,有追求的人在我眼里都时值得钦佩的,只是大概早已被社会和生活磨平了棱角,此时此刻,只想着躺平最好。
但又不甘心真的躺平,毕竟,《阙题》中所写的小院,如今稀缺得很。那些春日里的花与山,溪流和芳香,都只能在一场梦境中,短暂地归属于自己。而当梦醒后,面对工作、面对生活,即便无所追寻,也得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来。
幸好,在忙碌之中,还能挤出那么一点点时间,做一做自己想做的事,读一读喜欢的诗,然后在睡前感叹一句——又得浮生半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