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吧论坛藏经阁 → 3969 号风云群杀资料浏览页面
五月吧风云及群杀资料浏览页面
书剑||花样||光寒||藏经阁||书剑报到||书剑规则||花样资料||学堂||故事||总结||群杀资料||群杀总结||顶图||狼埔军校||回收站||提交||搜索
狼埔军校【塞烽肃雪】第四轮文风及轰雷帖(共搜集有36帖,此为第16帖)

(作者:林小琅;提交人:嫣小贝;提交时间:2013/12/30 18:10:25)

狼埔军校【塞烽肃雪】第四轮花猫队文风帖2:韵令【散文】【点名:淑女@小清】 Post By:2013-12-28 20:22:49

车子开进婺源之后,触目是满眼的绿。我们似乎驶入了一条绿色通道,车内的燥热渐渐褪去,眼前的世界变得清凉无比。
婺源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行政地名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也是旅游爱好者以及摄影爱好者的理想去处。
都说这里的春天,是一片花的海洋,委实不虚。三月开始,金黄的油菜花开遍江岭,漫坡漫谷,错落有致;到了五月,又是杜鹃花盛放的时节,灿如云霞的杜鹃花仿佛春的延续。如果是秋天到婺源,必定可以拍摄到美轮美奂的石城枫叶。到了冬天,则可以领略千山鸟飞绝,独钓寒江雪的画面。
我更属意婺源的夏天,也许夏天的婺源更象一幅天然去雕饰的水墨,虽只淡淡几笔,却散发浓浓的古朴意境。能在夏天的时候探访婺源,实为人生一大快事。
我们一行终于到了目的地,还没等车停靠稳当,大家就开始纷纷从包里掏出各式各样的相机。
大家陆续下车,又是好一阵赞叹。小桥,流水,白墙黑瓦,四角勾檐,典型的徽派建筑。眼前可不就是一幅江南水墨画?此刻行走其间,感觉似幻亦真,不觉恍惚。
约摸走了十余分钟,对脚下这片土地,对身处的这个环境,才逐渐生出一份真实感。河中摇晃的木船,村前旋转的水车,让人感觉到时空的凝滞。时间在悠然旋转的风车面前,慢下了脚步。
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向不远处的村落进发。站在古宅跟前的那一刻,会感觉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导游小姐介绍,这里的老宅,最少都是一百年以上的历史,基本上这里每一处宅子,都已成为文物。
虽历经百年沧桑,这些古宅的外观却保存完好,特别是上面附着的精致雕刻,清晰可辨。导游说,这里的大宅院是集成了著名的徽州三雕——砖雕,木雕,石雕的成果,那些雕梁画栋既是徽州三雕的结晶,也是当地雕艺术的高度展示。我们饶有兴致地四处参观,发现就连檐角细微处的雕刻也都栩栩如生,令人对其制造者心生叹服。
接着,我们走入一间据说是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古宅。古宅大厅的匾额上题有余庆堂三个大字,显得十分气派。匾额下方挂着一些说不上名字的字画。字画下方是一张式样古老的条桌,两旁分别摆着太师椅。条桌上依次摆放有玻璃画框,坐钟和一个古瓷瓶。由于导游语速较快,加上周围有些嘈杂,所以这里只能听个大概。隐约知道这些摆设都是有一番讲究,至于具体是什么,似乎有些语焉不详。现在这家宅子现已定为重点保护文物。
之后导游又领我们进到一家称作仁本堂的宅子,这个宅子的风格布置又与前面看的有所不同,在大厅仁本堂两边各自独立两个小厅。左边匾额上题着程朱一脉,右边一块匾上题着道学名家。透过这几个字,我们猜想这家宅子的主人大概与朱熹有着一定渊源。朱熹是南宋理学家,也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大师,他的祖籍就是现在的江西婺源县。做为朱熹这个一代名家的诞生地,让婺源这张名片,凭添一重人文气息。
一路走着看着,类似这样的宅子在婺源县多不胜数,所以到了最后,大家已经有些眼花缭乱。分不清哪些是看过的,哪些是没看过的。于是,第一天的参观就在这种浓厚的人文气息中结束。

点:A队 淑女@小清 轰




狼埔军校【塞烽肃雪】第四轮文风及轰雷帖(共搜集有36帖,此为第17帖)

(作者:林小琅;提交人:嫣小贝;提交时间:2013/12/30 18:10:46)

狼埔军校【塞烽肃雪】第四轮焦炭队文风帖1:竹枝【散文】【点名:花猫@慕容薰】【追风一个】 Post By:2013-12-28 20:21:55

豆汁君见信如晤:
  
  古人常以鸿雁传尺素寄情,如今沧海桑田变幻,从竹简到丝帛,从丝帛到宣纸,再到现在底高速信息时代,便连书信也已经渐渐被遗忘在了历史底角落,以至于到如今我提笔数度寥落,竟不知该如何写就。
  
  心中有万千事,落笔却只剩问一句,君可安好?
  
  如今时值寒冬,正是人犯懒底好时光,你当知我本不算个宅女,只不愿出去受那凉风寒气,休假迟到几回下来,不知不觉竟胖了许多,原本底小眼睛懒成了眯眯眼,原本合身底衣服穿上竟也有些小了。想来,积聚一个冬天底脂肪终于在这一瞬爆发,倒让我清醒底意识到,再胖下去,就真底只能像熊一样底过下去了。如今每天坚持着做些运动,缩减些食量。今日去测体重,惊喜底发现,近日底刻苦锻炼颇显成效,我心甚慰,也更放心若来日相见,我必定还是照片上底样子,不至于胖底失了形状。
  
  眼下冬至刚过,再有几天就要腊八了。说到腊八,就不得不提腊八蒜,家里人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原材料了,于我这种一向对蒜类不感兴趣底人来说,腊八蒜这样底物什,着实让我喜欢不起来,说到底,应该是不太符合我底审美观罢。却不知晓为何在北方竟这么受欢迎,年年腊八都是如此。
  
  近来日子过得充实,业余时间重翻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新证》,越看越心喜。众所周知,周先生是我国著名底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自小喜文慕学,丝竹粉墨无所不涉,对红楼梦底研究更是达到了入魔成痴底地步,而老先生关于红楼梦底考证研究,无疑是红学研究大家中底一座丰碑。再次读来,想到从前对红楼梦底记忆,永远只是停留在那句对林妹妹底描写中“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觉得林妹妹底美不可言说,更似仙子。你曾笑我生性浅薄,对任何书本底欣赏也止于浅显易懂底故事,却往往不愿深究其深层奥妙与哲理,但其实是我比头脑聪明底人活得更快乐一些,人世千百年,有多少人素手为他人作了嫁衣,又有多少人从云端跌入地狱,但那一切终究是别人底故事。道理始终是那个道理,人生,却是不一样底人生罢,我也不必定要为别人底故事伤心落泪,心痛难过。究人生一世,最重要底是,一切于心澄澈,却难得糊涂罢。
  
  今日刚好看到一处,贾琏回家,向鸳鸯提起来说:上年老太太底生日,曾有一个外路和尚来孝敬一个蜡油冻底佛手。说起佛手,总觉得这名字含着几分禅意,这种东西以浙江金华产为佳品,我恰曾在金华底时候见过,也尝过其所制底食品,至今念念不忘,倒不是味道有多独特,而是觉得新鲜。
  
  夜色已深,窗外灯火明灭,与卿寥寥数语以寄情谊。
  
  祝冬安。
  
  知名不具
  
  点名:小典









狼埔军校【塞烽肃雪】第四轮文风及轰雷帖(共搜集有36帖,此为第18帖)

(作者:林小琅;提交人:嫣小贝;提交时间:2013/12/30 18:12:19)

狼埔军校【塞烽肃雪】第四轮焦炭队文风帖2:韵令【散文】【点名:花猫@冰晶】 Post By:2013-12-28 20:22:07

豆汁君见字如晤:
  
  如此冬夜,冷风盈袖万籁萧寂,原该围炉煮茶底,无奈孤灯独坐,冷风中竟生出些淡漠底忧伤。
  
  此景此情,大抵是适合促膝谈心才显得彼此亲厚罢,奈何天涯渐远不能相近。每每思忖,世间底相思大抵如此,愈是萧索,思念愈甚,倘若没有你,我这偶尔抒情底小心思,这不着边际底惆怅,更与何人说?
  
  也罢,就乘此冷雨敲窗之夜,盛上清淡碧绿底暖茶,佐以窗檐不近人情底雨滴,将我心中散乱无章却唯你不可说底心事,一一说给你听。
  
  入冬以来,母亲便开始年底底忙活了。首一件,当是准备腊八蒜。将玻璃罐子用水烧开、晾干,剥好底白胖白胖底蒜头往里一一填满,浇上纯净底白醋密封,彼时我竟恍惚了,那年的腊八,做腊八蒜的人,除却母亲,还有你,而今却散了。这腊八蒜每年冬天都要泡,每次一瓶,约可以吃上二十天,前日冬至,罐子底蒜头已翠绿喜人,就此当水饺底蘸料,再理想不过,若你见我彼时吃相,是该笑我需减肥了。
  
  前几日,再次翻《红楼梦》——这习惯也是受你影响底。你喜欢红楼,我也每年必读一次,每回读感想都不一样。此番心境更是不同以往了,大约人总是要学会成长底,往日底林黛玉现在已长成王熙凤。我亦记得,你自是喜欢薛宝钗底,你之为人学识,都偏向薛宝钗,若非如此,岂能深谙我心底底心事,若不是你,谁受得我底莫名其妙底怪脾气?表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万般千般底好处,在我眼中都不及你远道而来令我欣喜。
  
  犹记一起时,你说最喜欢底还是探春,我曾将书中有关探春底章节反复翻看,秋爽斋里“一个大盘子上摆着十几只大佛手”心想这物什底名字当是有趣。板儿拿了一个玩耍,巧姐看到又从板儿手里要了走,此处有了板儿巧姐底“香缘”,香橼应该不是佛手罢,我未曾见过,猜测两者香味相仿,大抵同属于清供佳品罢。
  
  日子过底很快,指缝太宽时间太瘦、逝者如斯乎底说法很浪漫,反不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底深情厚意罢。
  
  想起一事,你知道底Z君,托福没考上,感情也出现了危机。我虽然心疼,也就安慰着,心里却觉得这并非什么大不了底,等再过几年,回头看时,方知此时底自己不经事罢。因我觉得这该是成长底必修课,谁让你长大呢,这点痛都受不了,如何成长,若你见他定能将道理细细诉说,我这性急底毛病至今难改。
  
  嗟乎,心里有很多底话想对你说,写出来终是浅薄无趣罢,不若放在心里,在看着你时默默地想,有如从心上长出底花儿,以一朵默然底微笑锁在舌尖,锁住一份不轻易放弃底情,一种永远盛开底冷清姿态。
  
  纸短情长,暂且搁笔罢。
  
  祝冬安。
  
  知名不具
  
  点名:冰晶




狼埔军校【塞烽肃雪】第四轮文风及轰雷帖(共搜集有36帖,此为第19帖)

(作者:林小琅;提交人:嫣小贝;提交时间:2013/12/30 18:13:46)

狼埔军校【塞烽肃雪】第四轮懒洋洋队文风帖1:竹枝【散文】【点名:】 Post By:2013-12-28 20:22:57

一月气聚。
  是飘浮于蓝天上幻化的姿态,是翱翔于云端梦的色彩,是十丈红尘的牵绊,是前世今生躲也躲不掉的情缘。
  人生如戏,聚散无常,有些人是逆旅中匆匆的过客,而有些人,注定开篇便铺就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二月水谷。
  是坠落俗世的精灵,是润物无声的流畅。
  水入田间,五谷便被滋养。稔子要经历九蒸九晒才能酿成上好的米酒,凡人要经历九九八十一劫难方能修成正果。水若为情,则以爱做谷,以心成窖,封存到地下,岁月积淀,历久弥香。
  
  三月驼云。
  是草叶上那颗露珠?还是梅花上的那簇积雪?
  驼云压城,三朵浮云,两片落雪,一滴晶莹。
  望云,云自变化无形,观雨,雨自阶点滴到天明。听雪,雪落无声。
  
  四月裂帛。
  心知拿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绵薄素白的锦缎,轻盈如薄羽,只微微一裁,裂帛声如闪电,骤然晃了你的眼,惊扰我的心。
  都说欢筵易散,镜缘无实,四月裂帛,君赠我鸳鸯锦,我赠君以翡翠心。
  
  五月袷衣。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寒衣早织就,远人未归来。
  用锦缎再为心爱的人缝一件袷衣,密密的针脚里缝进的是满满的情浓浓的爱。入骨相思,君知否?
  
  六月莲灿。
  荷叶何田田,江南可采莲。那朵名叫少年的莲花呵,你携着我的手,入灿灿花海。
  荷色淡淡,可远观不可亵玩。她静静绽放,嗅其香令人心旷神怡;赏其姿倍觉妩媚动人。
  在记忆之心湖,往事千篇,幻化成莲花灼灼盛开。
  
  七月兰桨。
  云淡风轻,借一叶扁舟于我,弱水三千,渡我去彼岸。
  感知岁月融炼后的安宁,体会时光静好的温情。一苇航之,日日随水的智慧与安宁流去,行到水穷时,待我以一颗守望的心,坐看云起时。九转轮回,如水,方可成全。
  
  八月诗禅。
  佛曰“一切为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涓涓细流,不计其小终成江海。无为之道,其谦以成海之深。其淡以成江之广。将所有的智慧投掷于山水之间,让禅意涵养每一个生民。
  
  九月浮槎。
  遥望水天相接的地方,我仿佛看到临水而歌的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志洁行廉。在群丑乱舞的时代,终于不甘以身之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十月女泽。
  上善若水,临川对视。我们明鉴心性,于女泽的两岸,守望。
  
  十一月乘衣归。
  谦谦君子,宁静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世宁静而致远。若水之滨,仿佛看到她着一袭白裙款款走来,目若点漆,心无他意。静枕一袭寒霜,吟一曲忧伤的离歌,滚落一地的思念。
  
  十二月风雪客。
  飘飘江湖客,风雪夜归人。江河湖海,云雨雾冰,各种形式,百般滋味,走到最后,只落得茫茫大地真干净。
  从此,走我路,不问江湖。




狼埔军校【塞烽肃雪】第四轮文风及轰雷帖(共搜集有36帖,此为第20帖)

(作者:林小琅;提交人:嫣小贝;提交时间:2013/12/30 18:14:03)

狼埔军校【塞烽肃雪】第四轮懒洋洋队文风帖2:韵令【散文】【点名:】 Post By:2013-12-28 20:23:06

近年来,因为扶人被讹的事件报道的越来越多,这让我不得不感慨,毛泽东的时代真是一去不复返了。毛泽东时代出门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人都争当活雪锋,并以此为荣。红领巾搀扶老人过马路,公共汽车上让座给老年人和行动不方便的人。可是现在你看看,老人摔倒在地躺上几个小时都没人问,也没有人敢上前去帮忙扶起来,就怕被讹诈。这种事谁都说不清道不明,所以宁可报警打110也不会自己去扶。坐公交车碰到年纪大的也会担惊受怕,深怕自己磕到碰到有风险。

前几天群里一个大姐要向我借电动车,我答应了,约好地点后就下楼送车给她。当时正是下班高峰期,路上来往的车辆很多,到她们家小区路口向右拐正好赶上一个红灯。我停下来等红灯,无意识地往右面看,那有一家火锅店的招牌,可是正好又看到一个男人脚步不稳地向我这边走过来,没走几步,大概也就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他就像是电视里面的慢镜头一样,贴着路边的花圃来了一个脸先着地,呛到地上,半天没动。

正好这时候对面过来一个骑电动车的女人,她停车下来看到我在,就和我两个商量着一起去把他扶起来,也好彼此作个人证,不然自己一个人扶真不知道会被说成什么样子,怕被讹诈,这样的事太多了。我们两个一搭手把那个男人扶起来坐到旁边花圃的水泥台上,他还摇着手不让我们扶。

那个男人明显是喝多了,喘气都喷出特别大的酒味,鼻子也已经呛出血了。想帮他擦一擦,可是我翻遍身上都没找到纸巾。那位大姐的意思是让他自己打电话叫他的家人来接,可是那个醉汉说没有手机,还说他家就在对面马路那边。看他只是喝多了,脸上的伤也不重,看样子问题不大,我们就商量着让他自己在那里老实坐着不要乱动,等过一会他清醒了再自己过马路回家去。我因为着急给群里的大姐送电动车,就先骑着车子走了。

回来路上又碰到了那位大姐,她说刚才那个醉汉执意要她送他回家,但她没去。我也觉得没去是对的,如果我们两个一起去应该没有问题,可是我因为有事先走了,她一个人万一到了他家里出了什么事怎么办?其实真觉得挺无奈的,本来是做好事情,可是怎么也觉得这好事做得实在不踏实,没有好人做到底,更没亲眼看到他安全到家。可如果做到底,又怕自己真会担了事,被人冤枉太不值。

但是换成是我自己,也不会送他去的。现在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叫作防人之心不可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能因为一个疏忽酿成大祸,这样的例子不少。不过,我还是相信我们这个社会是美好的,人心都是向善的。只要我们人人从自身做起,讲求公德心,助人为乐,


36条资料   当前页2/8   5篇/页 首页| 上页| 下页 | 尾页|转到第
提交新杀帖:(请勿灌水,删除勿怪)


   
≡≡ ☆ 五月吧出品   蜗牛牌风云群杀资料搜集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