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境绛珠草/草儿/楚心心/吴衣当风/亸袖袖/灼灼/谢霜浓/蛮蛮/袖袖/(共搜集有86帖,此为第106帖)
(作者:;提交人:清远;提交时间:2010/10/25 9:37:38)
五月吧第155届【还珠格格】第六轮蒙丹追香水云间(杀) Post By:2010-10-23 21:25:52
前尘(上)
有时候,忧伤如一尾浅水中的游鱼,因为缺乏水的深度以及水之深处的束缚,便来得异常凶猛。梦里,我曾看见它笔直地朝我游来,直接撞入心坎。
痛,刻骨。
这时候,一支曲子远远传来,那是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为了催我入眠时常哼唱的曲子。曲调优美而又略显忧伤。它缠绵悱恻地环饶在我的梦里,和风中片片花辫缓缓飘落。
小时候,我并不知道那曲子叫什么名字。只知道那曲子从母亲的口中传出,进入我的心里,心里便十分的平静,很好入眠。年轻的时候,母亲的嗓音极好。她是一位很喜欢读书唱曲子的女子,印象中,那首催眠曲被她唱得温柔婉转,反反复复的唱着,梦里全是她哼唱的、无名的曲调。
长大后,母亲不再用歌声帮助我入睡,我也便再无从听到她口中的那支曲子。
直到有一夜,卧床看书,那是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
大师的前半世,艺术生命丽似夏花,绚烂之极。无论在音乐、美术、戏剧、文学等方面都造诣极深。少年时候的大师,更是小海滩上风流俊雅的翩翩美公子。“二十文章惊海内”说是便是这位俗名为李叔同的大师。可就是这样一位半生风流、桀骜飞扬的旷世奇才美公子,竟能放下如梦繁华,洗尽铅华,皈依佛门,成为佛门中执戒最严的一代律宗高僧。
大师于泉州开元寺圆寂,临走前,提笔写下“悲欣交集”的绝笔,将他的一生总结得圆满而又绝美。
轻轻吟唱着大师留存世间的那首《送别》,突然,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如月光扑进窗来,重重地将我击伤。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曲子不就是母亲曾经当成催眠曲的那支吗?原来,母亲竟用大师这首哀婉动人的曲子当成我的催眠曲,难怪乍闻之下便熟悉如至交。它竟刻进我骨子里,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那一刻,悲欣交集,泫然欲泣。
想到此,又不得不想到另一位高僧。
苏曼殊。
在认识曼殊大师之前,先认识一位堪称奇特的女子。
彼时,那女子安静地坐在我的面前,眼光低垂而淡然。白衬衫洁净又低调地绾在蓝色的牛仔裤里,很是利落。她的头发削得极短,像个小男生,笑容却很是羞涩。她的语气和神情很特别,当她开口的时候,必然要将目光缓缓地越过你的头顶,放到远处,然后才会开口。这个神情会让人觉得她每次的开口都是经过极其慎重而又深思熟虑过的。她的声音没有年轻女孩那种特有的娇憨和清脆,略略有些粗旷,但极缓慢。
她低着头,带着羞涩的笑容,一边与我轻轻说着话,一边摆弄着袖子。我随着她的动作朝她的手看去,骇然发现,她的手臂上有着三枚圆型的疤痕。
那疤痕极特别,大而圆,很有规则,比普通种痘留下的疤大许多,但痘疤只有一枚,她的手臂上却有一排三枚之多。那伤疤太奇特,给我极大的震憾。这么大的伤疤,当时受伤的时候要受多大的痛楚啊。她已感觉到我端详她的伤疤了,脸色白了一下,慢慢放下袖子,嘴角微微一拉,算是笑了一下。轻声对我说,那是在她18岁时在手臂上烧的戒疤。 我查过有关方面的资料:“烧戒疤是起自于舍身供养的佛家思想,也被视为断除我执。旧时出家人受戒时,所燃香疤之数目一般有一、二、三、六、九、十二几种。十二点表示是受的戒律中最高的“菩萨戒”。在家众多于受菩萨戒日的前腋、烧戒疤于手腕;出家众的戒疤多烧于头顶,成为世俗人眼中和尚的标识之一。” “广东省属例外。在广东的鼎湖山及其他寺院,燃疤处是在左前臂内侧,不是头上。布雷特(J. B. Pratt)写道,和尚‘依自己的热忱和勇气’,可以燃三个、九个、或十二个疤。在宝华山却没有选择的余地,受比丘戒者一律燃十二个疤,不多不少。受优婆塞戒者,九个。沙弥,三个。疤数在江苏全境内据说相似,但到了他地寺院,数目的确有异。如果某年传戒师父规定至少要燃九个疤,戒子可以多燃三个疤,以示虔诚。”
贴杀 蒙丹Q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