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吧论坛藏经阁 → 3891 号风云群杀资料浏览页面
五月吧风云及群杀资料浏览页面
书剑||花样||光寒||藏经阁||书剑报到||书剑规则||花样资料||学堂||故事||总结||群杀资料||群杀总结||顶图||狼埔军校||回收站||提交||搜索
五月吧第十六届群杀《无竞维人》第三轮参评贴(共搜集有9帖,此为第1帖)

(作者:拼将一剑;提交人:卧雪;提交时间:2013/11/7 15:11:49)

第三轮一区精华贴:

== 以下精华按照参评序号排列 ==

第3号参评帖: 《暮光城:新月》(作者:秦穆公)
第5号参评帖: 《兰》(作者:怀嬴)

第三轮二区精华贴:

== 以下精华按照参评序号排列 ==

第1号参评帖: 《梦里不败的扶桑花》(作者:郭偃)


第三轮一区参评贴:

《无解·赵姬》(作者:文嬴)
《恨卿不为男》(作者:鉏麑)
《暮光城:新月》(作者:秦穆公)
《飞扬跋扈为谁雄》(作者:晋文公)
《兰》(作者:怀嬴)
《怀嬴二三事》(作者:公子目夷)
《替身》(作者:宁俞)

第三轮二区参评贴:

《梦里不败的扶桑花》(作者:郭偃)


五月吧第十六届群杀《无竞维人》第三轮参评贴(共搜集有9帖,此为第2帖)

(作者:拼将一剑;提交人:卧雪;提交时间:2013/11/8 21:26:03)

《无解·赵姬》(作者:文嬴)
[16-3-05]第三轮中区:无解·赵姬(贴杀子玉,一区参评)
第三轮中区:无解·赵姬(贴杀子玉,一区参评) Post By:2013-11-1 21:29:06

  
  无解·赵姬
  
  
  ——你是梅上雪,我是六月雨。
  ——相见时难,此生无解。
  
  1
  他们第一次相遇是在小荷初绽的季节,五月的一场大雨,将他们困在长亭的茶坊。
  亭外滂沱的大雨,杂乱无绪,亭内却是一片茶香,流溢着温暖四浮,诱人心神。
  她的指尖纤细,秀气灵巧,焚香、洗杯、落茶、冲茶……动作如行云流水,美丽画卷。
  他在旁含笑看着,执箫轻拈,直到茶落杯中,方才闭目而嗅,一体茶香。
  她双目一亮:“原来公子也是懂茶之人。”
  他睁眼摇头:“过奖,在下只是略懂,知品茶是谓三,一观,二闻,三品,百味茶香,尽在念间。”
  尽在念间……她浅浅思量,眉眼渐弯:“公子,此茶便赠于你了。”
  他的眼神清亮,唇角微微上扬,神情优雅如亭外荷塘濯濯绽放的青莲,举手饮茶,细品醇香。
  百般滋味,尽在一盏……
  2
  接天连地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长亭里她抬眼回顾,便看见他执箫而来。
  荷堤上清冷的颜,对着她的眼睛微笑,神情优雅一如青莲。
  悠扬清越的曲自他指间流转,如清澈的细水百转千回,牵动人的心神跳动,徐徐绕梁。
  她仿若沉浸一场梦中,自然的美广阔的天地无垠的自由,有风吹过的味道。
  渺渺风里似梦似幻,又似夹杂一丝绵延不去的寂寥,极微极轻。
  她拧起好看的眉瞧他,他那双素来平静的眼里起了波澜……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他清冷的嗓音低低叹息,唇角上扬,一双眼睛却清亮,如三月的风一般温暖。
  没想到,你却是我赵盾知音……
  3
  暮阳金辉轻洒莲舟,如纱似拂,摇曳在她明媚的脸上。
  夏末微凉的风,吹散荷香,层层荷叶掩映,她闭目地自在。
  一圈圈涟漪从远处层层泛开来……
  随之而来的,是桨声,和着段箫声,清音如寒玉落珠盘。
  如梦般惊醒,她长长的睫毛轻颤,悠然醒转,笛声续着,她不由弯了眉眼。
  拿起长桨荡出掩盖荷叶,不远处,他清舟长立。
  他望着她,她看着他,全带着笑意。
  “才是六月末,你便吹起这梅花令了,倒盼冷了?”她笑着揶揄。
  “曲由心生,我心不寒,这梅怎清寒?”他收起箫,眼神清亮,唇角微微上扬。
  相携相笑,朝暮宛然。
  4
  秋日枫色,大片似火似荼,艳丽竟如血。
  枫林中淡色字笺被他弃在脚边,埋藏落叶丛。
  “你要嫁人了……为什么、为什么偏偏是他……?”
  他清冷嗓音低低的叹息,忧伤浮上眼帘。
  她清淡如荷的面色骤变,却兀自笑道:“你不愿意、带我走?”
  半晌无语,她忆起五月的雨,六月的荷,七月的舟,一点一点……
  看着他的衣衫远去,渐渐淡出了视线。
  她突然想起,他们的那场邂逅,被困在长亭的大雨,不知何时,停了。
  那一月,她的嫁衣,却不是为他而穿。
  
  5
  他走后,她便常常愣神,思量寻求答案:什么是真爱。
  她以为她爱他,可以到很久,而他不爱她,已经远去,没有一丝痕迹。
  又一年小荷初绽。她坐在茶亭饮茶,想着又一场大雨,想着那个执箫的男子发上沾了雨珠儿狼狈躲进,眼神却透亮,神情优雅如青莲绽放。
  不自觉地想着还能相遇,不自觉地在对面留了一盏茶。
  不自觉地在寂寞的黑夜里,会想起他的箫声,自由的风里夹杂一点寂寥的清音,低低叹息知音难求。
  只是她再也未见过他,就像一场梦般不真切,梦里梦外,分不清楚。
  荷落之际,她抬眼回顾,他清冷优雅的笑又闯进她的生命,眼神却不再清亮,似乎有什么迷离了他的眼。
  她终于明白,他当年离去的因由。
  她的丈夫,是他的父亲。
  6
  霜降了花,遍地残叶,她远远望着空空的荷塘,命运如结,皆是劫。
  梵音渺渺的清安寺里,符上的字告诉了她答案。
  “爱是给予,是付出”
  那一瞬间,可能便释怀了吧,她唇角上扬,约莫有着一丝苦笑,一闪而过。
  放下执着吧,透过指缝望着天边,秋末午后的阳光还带着暖意。
  不过是五月的一场大雨,风停雨尽了,各自回各自的世界,又有什么理由可以牵绊?
  她爱他,便是爱了,她想起他优雅如青莲的笑。
  只要他幸福,便好了吧。
  7
  腊月午后落了清冷的雪,斑斑点点撒在红梅枝头,红白交映,分外好看。
  她站在树下看雪,细细碎碎的粒子,打在手心却是润润的。
  庭院外响起一曲梅花吟,箫音绵延,如梅高洁,如雪清冷,她闭目聆听,眼角湿润。
  箫声停时,却泪如雨下,她急抬袖拭目,却听见低低的嗓音在身后响起。
  “谢谢。”他执箫而立,一如当年清雅。
  她拧起好看的眉,久久不语,终叹了口气,舒展了眉。
  他五指握紧,嘴唇微张,似要说些什么,又似无法开口,良久才低低唤了她一声:“二娘。”
  她一下便笑了,无力却苦涩的笑,拂袖未应,转身离开,零落了满地的梅。
  
  
  ——你是梅上雪,我是六月雨。
  ——此生无解,他生莫遇。


五月吧第十六届群杀《无竞维人》第三轮参评贴(共搜集有9帖,此为第3帖)

(作者:拼将一剑;提交人:卧雪;提交时间:2013/11/8 21:26:44)

《恨卿不为男》(作者:鉏麑)
[16-3-11]第三轮中区:恨卿不为男(帖杀郭偃:,一区参评)
第三轮中区:恨卿不为男(帖杀郭偃:,一区参评) Post By:2013-11-1 21:29:33


恨卿不为男
  
  

  今年的秋天来的有点早,我看着院中缀满黄叶的梧桐树,微微叹了口气。近来临淄并不太平,经常传出哪位大臣被刺杀或者刺伤的消息,引来新君大怒,于是又是一番血流成河。
  公婿府因为重耳是晋国的公子,在这一场场近乎闹剧的屠杀中,显得有些超然物外。
  一阵秋风吹过,我拢了拢衣裳,看着院中散落的梧桐叶,不禁有些出神。前日蚕娘已经结茧,抽了丝便可给阿姜织件衣裳,想来她定会欢喜的。想到自己每次送与阿姜新衣时,她总会穿上后,领着自己到太子昭的面前去晃悠,直到太子露出幽怨的眼神时,才哈哈大笑离去时,我不禁莞尔。
  其实太子对我的心意,我很早就隐隐有所觉察,只是装着不知罢了。
  父亲是临淄最大的蚕丝商,全临淄的蚕丝十之八九都出于我家。因为家中有大片的桑林和许多采桑女,临淄的人都称我家是桑家,父亲知道后也只是默然。直到有年元初,父亲喝多了酒,抱着一块木板大哭,一直说着子孙不孝。直到哭累了,睡着了,都还紧紧的抱住那块漆面斑驳的木板。而我随母亲扶父亲回屋时,曾留意上面所书有些似姬氏二字。
  那时我年纪小,纵使好奇也不敢问父亲,我家与周天子有何渊源,而父亲也不提,于是这小小的疑团便一直存在我心里,直到我九岁,父亲在一场风寒中病逝,哥哥继承了桑家。
  而齐王为他的小女儿齐姜挑选玩伴,不知怎么挑到了我。于是,我与阿姜见了面。
  
  二
  “阿姜……”我轻轻的唤着这个名字,心中一片柔软。
  我记起初见阿姜时,正是桓公三十四年暮春时节,她一身男儿打扮骑在马上,身后是正牵着马慢慢走来的太子昭。“你是桑姬吗?”她俯下身子问道。见我答是,她很是高兴,“我是齐姜,”我忙对她稽首,并奉上我亲手所做的荷包。“这是你做的吗,”见我点头称是,她甚是欢喜,笑道“你手真巧,我很喜欢,我以后叫你阿巧好吗?”我点点头。“你也叫我阿姜吧,不要叫我王姬了。”我听阿姜这样说,我不禁呆了呆。我是平民,阿姜是齐王最宠爱的小女儿,她如何称呼我都无事,可是若是我叫她阿姜,却是很失礼的。
  太子昭在阿姜身后听她这般说,不禁急道,“小妹,你不要坏了礼仪。”
  而阿姜撇了撇嘴道“我记得大姐也是叫齐姜的。”言罢,见我还是不敢叫她阿姜,只是叹了口气,没再坚持。只是回过头去对太子昭说,“四哥,我们比下,看谁先到前面的榆树林。”说罢,也不等太子反应过来,就策马狂奔。结果,自然是阿姜赢了。
  太子不服,要求再比,阿姜大笑道,“四哥,我身为女儿,你身为男子,小妹亦是不服,可愿与小妹同禀母亲,再生我们一回,兴许我就成了男儿,你成了女子?”
  太子闻言,膛目结舌,半时无语,而阿姜大笑,策马而去。那时,太子十四岁,阿姜八岁,而我九岁。阿姜一身白衣,在暮春的落花中张扬而去,看得我目眩神迷。
  后来,我从宫人的口中终于知道阿姜是怎样的特殊了,说是她从小是在齐王的王座旁长大的,在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听政。
  在她三岁那年,有宗姬欺她年小不知事,颠倒黑白意图用巫蛊陷害与她,然后牵连王后。哪知,她只道“她说谎,打出去,”齐王竟没阻止,任由宫人拿棍赶人。而宗姬胆小的奴婢,以为齐王识破了阴谋,忙跪下认罪,将宗姬勾结夫人意图谋嫡的事给招了出来。夫人陷害王后没成,反倒被处死,而齐王愈加宠阿姜了。
  阿姜是管相的女弟子,诗书谋略学的极好。有时管相也曾感叹,齐姜若为男儿,则齐国可再延霸业三十载。可惜,她终为女子,阿姜也以此为憾。而我,我只能说恨卿不为男。
  想到这里,我轻轻的叹了口气,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对阿姜动了心思的。是初见,亦或是次年的冬狩?
  
  三
  桓公三十五年的雪很大,纷纷扬扬下了三天,雪晴后,积雪没膝,待雪稍化,闲了许久的公子王姬开始了冬狩,而我喜静,原本不想参加的,奈何阿姜生性喜动,我身为玩伴的,只得参加,我骑射并不好,只能说勉强跟上他们,一路上虽张了几次弓,不是惊了猎物,就是没伤着要害,猎物带着箭跑掉了,好不容易逮着了只兔子,还是不知道被谁伤了的,引得他们大笑。
  阿姜却不喜欢他们笑我,只道,“谁要笑阿巧,先与我比比再说吧!”顿时,那些贵族没了声。阿姜的骑射本来就好,又是年岁最小,点子又多,众人都娇着她,谁与她比,却是赢了也不好,输了更不好。
  这次冬狩中,阿姜猎了一头红狐,一头白狐,却都送了我,“他们都说你狩不了猎,却不知,我的便是你的。”我当时感动的要哭,只知说好。后来,我给阿姜做了一件红色的披风,在衣领上缀着那头白狐身上的毛。
  当时,我记得她穿着一身玄色的男装,衬的甚为英气。穿上披风后,临水一照,很是自得,于是装似轻佻的挑起我的下颚道,“美人儿,本公子可还入得你眼?”然后手指轻抚我的脸颊,我顿时觉得耳朵发烧,忙垂下眼睑,不敢再看。可是,心中却是久久不能平静。阿姜见我害羞了,只是大笑,于是牵着我的手去见太子昭。
  太子见阿姜的披风甚为羡慕,忙叫我也帮他做一件,可是白狐只有一头,哪能再做啊,于是我便不曾答应,阿姜见此,更是得意。不知为什么,见着她那小得意的样子,我就觉得心软的像水一般,只想把她藏在心中。
  
  四
  桓公三十六年秋,哥哥娶亲,悄悄的使人于宫中传话,希望我能回去观礼,且探望下母亲。自从父亲去世我入宫后,母亲便郁郁寡欢,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哥哥这回刚守完孝就娶亲,也是存着冲喜的心。
  我向阿姜说好了,当天要出宫,谁知那日她又扮作男子,与我一同出了宫。
  礼书上言:“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故君子重之。……”
  这场昏礼很是热闹,母亲也如哥哥所愿,多了些神采。临回宫前,我向哥哥辞别,他放下满堂宾客与我私话,当时阿姜也在旁边。
  “转眼间,妹妹也这么大了,”哥哥摸着我的头说,“虽说,自古女子十五及筓,男子二十及冠,然后成婚,你今将十三,若在家,也当议亲了。而你现在身为王姬的玩伴,虽非奴婢,可亲事也由不得我们做主。妹妹,还是早做打算。”
  我听到这里不禁脸颊绯红,偷眼瞥向阿姜,见她垂眸不语,心中微凉,只得强笑道:“哥哥费心了,阿巧还小,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
  于是,哥哥便不再言语。我们辞他后,骑马回宫,在路上阿姜突然说道:“阿巧,日后若我出嫁,你随我一起吧。”
  我她这般说,一时心中不知是喜是悲,半时方才回道,“阿巧不嫁人,阿巧一辈子陪着阿姜!”这是我第一次叫她阿姜。
  阿姜听到我的回话后,定定的看了我一眼,大笑道好。道旁梧桐叶落,纷飞如蝶,阿姜玄衣黄裳,虽是身量未足,可言笑间自带几分风流,竟引得一旁过路的行人纷纷侧目。我心中微涩,可更多的是与有荣焉。
  
  五
  桓公三十八年春祭后,一连三天的大宴让我有些无聊,跪坐在阿姜身后看着相似的歌舞昏昏欲睡。却又怕真睡着失了仪,便盯着阿姜今日所穿的宫装,总觉得这身裙衫并不适合她。在我心中阿姜是最适合做男子装扮的,也因此我除了做些小饰品外只给她做男装。开始我的手艺并不好,可是阿姜也从不嫌弃,总是喜滋滋的穿在身上。
  我在出神,听见身边传来一声轻呼,回头查看,只见原在一旁的奉酒宫女不知道怎么跌倒在地,半坛酒水向我泼了个正着。我看着半湿的衣裙欲哭无泪,这时阿姜正好回头看到个始末,我见她眉心微皱,怕事闹大。纵使这宫女被打个半死,自己也会担个君前失仪,忙示意她没事。
  拉着那宫女偷偷的出了大殿,看着身上的湿衣,我皱了皱眉。虽是春日,可是还有几分彻骨的寒意,不论是我现在走回去换衣,还是在殿外等着阿姜都免不了要病一场。
  那宫女仿佛知道我在想什么,对我说道,“姐姐救了小婢一命,小婢甚是感激。这殿后百余步外有间空室,姐姐可去避避风。姐姐若不嫌弃,奴有几件尚未上身的新衣,就去捧来。”我觉她说话伶俐,便细细的打量一番,见她小小的脸上露出几分忐忑不安,心中一软,便应了下来。
  推门进屋,才发现这屋里是有人的。我正要退出,却听见屋子里人轻声唤我,是太子昭。我只得进屋拜见,却听他说,“你果真在避我。”我不知如何回答,只好默然。然后就听见他絮絮说道:“初见你时,我就想,女孩子这么能这么文秀?我就想着若是你是我的该多好。后来又想,我一定要娶你。现在等了这么多年,你终于长大了,却知道避我了,”说到这里他有些踉跄的站起来,“我哪里不如她了?从小到大你的眼只随着她转?做衣也只做她的?”
  我见渐渐逼近的太子,不由退了两步说,“太子,你醉了。”
  他挥挥手说,“你知我没醉,又何苦拿这话来敷衍我呢?我知道你喜欢她,可她是女子啊,你们是不能在一起的,阿巧,你嫁给我,我让我们的儿子继承齐国的王位……”我默然,又退了两步。
  门口却传来了踢门的声音,我回头,就见阿姜、公子无亏、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都站在门口。
  阿姜看了太子一眼,说道,“四哥,我喝醉了,阿巧要扶我回去了,今日扰了你的酒兴,他日有空小妹请你喝酒。”言罢拉着我出了门。也不管其他人的脸色是阴是晴,便扬长而去。
  回到住所,阿姜只叫人给我备了热汤,就叫人宣了易牙。我知道阿姜一向不喜易牙,说他为媚上而杀子,非人也。不知为何今日要见易牙?可惜等我洗完热汤易牙已经走了。
  一月后,易牙进了五坛酒。然后,阿姜如约请太子喝酒,太子未喝到三盏便已经醉倒,被送回东宫。又过了几日,太子使人给我传来话,“我心不变,若什么时候你愿意,我就即可娶你。”此后便很少再见到他出现在眼前了。
  
  六
  桓公四十年,年七十九的管相身体日渐衰弱,身体渐渐不好起来,作为弟子的阿姜带着我到相府探病。我看着床上那个干瘪的老头,很难想象的出当年辅佐齐王登上霸主的样子。“齐姜,我听闻自晋公子重耳逃亡至卫,却受冷遇,你待如何?”老人问道。
  “卫公短视!”阿姜平静的说道。
  “哦?”原本无神的管相,听闻她这般说法后,精神一震,盯着阿姜,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一老一少相谈甚欢,我强打起精神来听他们说话,尽管他们说的我都不明白,看着管相对阿姜露出一脸欣慰的样子,我也万分欢喜。“晋公子重耳”这五个字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很遥远的存在。可是,我却没想到有一天却来到了我身前,我也没想到来得是那么的快。
  这年的冬天特别冷,近除夕时候,传说中遥在天边的晋公子重耳来到了临淄,管相强撑着去参加了齐王为重耳办的宴席,回家,受了风寒,渐渐不起。阿姜一连几天都去了相府,大概是察觉到上次我在旁边神游天外,便不再带我去了。
  我看着阿姜阴沉的表情和日渐消瘦的脸颊,恨不得祈求上苍,将我自己余下的寿命都补给管相,只为了能让阿姜快乐起来。
  也许是我的祈求并不够诚心,上苍并没有满足我的愿望,管相去世了,就在四十一年元日。
  满城素色,而我的阿姜躺在床上,定定的看着房顶,已经两日未成合眼了,不哭不闹,不吃不喝。我不知该怎样安慰她,只好趴在床边拉着她的手,紧紧的搂着她,然后就见阿姜的眼眶慢慢的红了,一滴泪,两滴泪……缓缓的沿着眼觉流了下来,然后就是她小声的抽泣声。我心中剧痛,眼泪也止不住落了下来。我的阿姜是多么张扬的女子,我从入宫相伴她,今年是第七载,从未见过她落泪,可今日这泪却如同刀子,一点点的将我的心切碎。
  管相去世后,齐王变的易怒而又多疑,总疑心太子昭会篡位,太子日渐处境艰难。竖刁、易牙、开方三人被驱逐出朝,据说是因为管相临终的遗训。
  
  七
  四月十六日一早,我去请阿姜用朝食,又见她睡在床上怔怔的看着房顶,眼圈的青影显示着她一夜未眠。我轻轻的走过去,搂着她,正不知该如何开解,就听见她幽幽的说道:“公子重耳,举止之中,气魄宏伟;谈吐之间,志在天下。而其随从,皆世之豪杰,将相之才……”
  我知她的意思,这种人,要么交,要么杀。但是,昨夜阿姜不是去密会太子的么?怎么说起重耳了?我的问话还没说出,就见阿姜搂着我,小声抽泣起来。
  问题终究没问出来,可是,很快不用再问了,因为齐王的诏书下了,阿姜被嫁给了晋公子重耳了。
  我想到这里,叹了口气,拿起扫帚扫起了满地的黄叶。黄叶扫了又落,就如同我心中的烦恼一般,去了又来。
  阿姜嫁给重耳并不心甘,我知道。
  九月二十四日,利嫁娶。阿姜身着玄色的吉服端坐等着迎娶,齐王坐在高堂,看着阿姜的颜色,甚为满意。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宫外隐隐传来的歌谣声,让我微微走神,眼前的一切仿佛一点都不真实。我低下头,见阿姜双手紧紧的握着一样东西,很是用力,连手指的骨节都露出青白色了。我将手覆在她手上,想给她安慰,可是冰冷的指尖触碰到同样冰冷的手,原来我们谁也给不了谁温暖吗?我嘴角漾起一抹苦笑,却感觉到阿姜的手慢慢放松了下来,我抬起头,却看见她看着我,嘴角微动,想要说什么,终究没出声,又垂下眼眸。
  这时,喜乐声渐近。宦官小声禀告齐王,“公子重耳前来迎娶了”,我见齐王起身出迎,便忙扶着阿姜进入内室,面南而立。
  然后,就是繁复的昏仪,那日一切按着周礼进行。临上车前,阿姜回首看我,眸中一片黯淡,而我,除了心中一片慌乱,却是无计可施。若是我王侯之女如何?可惜你也是女子,终究有悖人伦,却恨此生不为男,可是我的阿姜,性如男子,今夜却要屈身于男子,这对她究竟是如何的恨啊。
  因为不是滕娄,再见阿姜,却是一月后归宁之时了,她除了人有些憔悴外,神色淡淡,见了我却十分欢喜,只是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笑得张扬。而重耳,却是一个很是英气的男子,剑眉星目,目有重眸。诸侯不似平民,数百年传家,皆娶殊色,鲜少有貌丑之人。重耳,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言谈举止,皆合礼仪。平心而论,其并非池中物,可惜,我不怎么喜欢他。
  归宁后,我随着阿姜住进了公婿府,以婢女的身份。
  而后,两年并不太平。桓公四十二年,戎攻打周朝,周告急于齐,齐令各国诸侯发兵救周。
  桓公四十三年,齐王重病,食而无味,便将竖刁、易牙、开方三人招还朝中,并委以重任。三人开始把持朝政,并制止太子昭见齐王。并传出诏命说,齐王改立公子无亏为太子,并斥责太子昭不贤不孝,责令自縊。
  太子昭不服,率部抗命,而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也以未见王父亲命,不敢从之,率党羽意图争位。同年十月七日,齐桓公卒,五公子争位,齐国国内斗得一片火热,却无人为其收敛尸骸。直到近半数朝臣被杀,太子昭奔宋,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也逃出临淄后,公子无亏才得以登位,。
  十二月十四日,桓公死后第六十七天,新君无亏将其收敛并风光大葬。
  桓公的死,对阿姜的打击很大,她病了很久。重耳自知借齐之力复国无望,便整日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我只觉齿冷,这种贪图安逸享乐的男子如何能配的上我的阿姜?
  
  八
  扫完黄叶,我到主屋去向阿姜请假,昨日,哥哥使人传话来说,母亲的身体不大好了,让我回去见见,阿姜自是准了。
  母亲的身体很不好,已经躺在床上起不了身了,见我回来后,只能勉强与我说上几句关于我亲事的话,便沉沉睡去。我知她已是到了油尽灯枯,却还是挂牵着我,不禁有些心酸。
  哥哥知我心中不好受,却不知该怎样劝我。我怕他担心,只道无事,然后说想一个人去桑园看看,让他不必挂心。
  桑园的桑叶已经枯黄了,采桑女早已归家,就只剩我一人在其中独行。
  我伸手摘下一片桑叶,想到第一次来桑园时我才五岁。当时,父亲的本意是让我和哥哥知道立世之艰,却因我窝到他怀里睡觉而混了过去。后来,也曾和其他的采桑女一起采桑养蚕,可总比不得别人用心,直到我进了宫,也只是在女工上下工夫,这手艺还好没有荒废。
  我在园中立了好一会,被秋风一吹,有些发寒,正想向慢慢向园外走去。却听见风中夹杂着人语,我不免升起几分好奇,这时节还有谁会在桑园中?莫不是哥哥让人来寻我?我想到这里便慢慢向人声来处走去。
  我看着桑林中隐约能看见的几片衣角,辨别出不是平民所能穿着的,不禁想要离去。在宫中生活多年的我,虽然在阿姜的保护下生活的很好,可是一些道理我还是明白的,这些人商议的事不是我所能关心的。
  可是,这几人显然正在争吵什么,声音显得比先前大了点。于是,一些话语传到了我耳中,“……公子圉在秦为质,秦王将其女嫁与此人……公子圉此人心性狭小,鼠目寸光,若待他继位,恐……”竟是重耳身边的从臣在此商议回国之事,我不敢听下去,忙想离开。
  正走了两步,还未远,就听见有弓弦拉动的声音,一惊却抬头,只见一只白色的羽箭,从我面前一尺许处掠过,斜插在身后不远处的树上。我来不及庆幸,就听见刚刚还在密谋的人,拔剑喝道,“谁……”
  我不及多想,拔腿就往桑园外跑去。依仗着对桑园路径的熟悉,万幸在我逃到系马的地方,他们还没追上。
  
  九
  回到公婿府中,阿姜正在院子练剑,我将她拉到一旁,“阿姜,我今日在桑园中听见公婿的从臣在商议回国之事……”
  不待我说完,阿姜大惊,“可曾被他们发现。”
  我正点头,不及回话,就见重耳从臣中叫赵衰和狐偃两人已进了府,来到我们二人面前行礼道,“夫人,臣要事须与夫人入室相商,还请夫人……”阿姜知他们是因我而来,只得拉着我,向内室走去。
  方入室内,狐偃便道,“夫人既知臣所谋之事,还请击杀此女,以免连累公婿。”
  阿姜闻言,冷哼道:“既知是我的人,便由不得你们处置!”
  赵衰劝道,“不过一婢罢了,夫人又何苦与我们为难呢?”阿姜不言,怒视二人。赵衰见此,叹了口气,“夫人果真是要与我们为难呢,”言罢,便拔出腰间佩剑道,“如此,臣无礼了。”言罢,便举剑向我劈来。
  阿姜将我往身后一藏,便举剑将其挡住,哪知狐偃恨恨的将我看了一眼,“君臣竟因你而坏,岂能不杀?”说罢也举剑来刺,我知今日难逃一死,却怕因此伤了阿姜,正要闭目受死。
  谁知,阿姜将两人的剑挡开后,抛剑于地,“且慢,我有法子让你们离开临淄。”
  两人听见这话,忙止了剑,问道,“如何离开?”
  阿姜指着我说道,“需此女方可!”两人对视一眼,虽不相信,却也没有再砍杀我。“我有三坛酒,名唤‘梨白’是当年我让易牙帮我寻来的,公子昭曾饮过,不到三盏,便已经醉了一夜。”
  “既酒可醉人,又与此女何干?”
  “今夜公婿纳妾,阖府皆欢,只待公婿醉后,你们就可连夜出城。妾便是她。你们若是不信我,可派一人去告知公婿,如此可放心?”
  “好,且留她一命。夫人剑技高超,臣二人同留此地,还请夫人,派人去告知公子。”
  阿姜沉声道,“如此一言为定!且莫背信!”言罢便吩咐让人去寻重耳。
  
  十
  我是婢妾,原本不过一夕临幸便可,阿姜不肯委屈我,让我穿上礼服,虽然不能给我一个昏礼,却是想方设法的接近。
  室外,重耳正和他的从臣正在饮酒。
  这纳妾礼虽说只是个由头,可是只要想到,我终究要属于其他男人名下,便心如刀绞。怕阿姜看出端倪只好强做笑脸向她撒娇,让她穿上那件似男子婚衣的男装。那件衣裳阿姜只穿过一次,说是要带她结婚的时候再穿出来,结果却一直被压在箱底了。
  阿姜虽是无奈,却也只好叫人去把衣裳取来。我乘她换衣时,从暗格里取出鸠毒藏在衣袖里。
  阿姜穿着一身玄黑的衣裳慢慢走进屋里,衣袖和领口的纹饰,在黯淡的灯光映照下如水流动,满头青丝也被高高的束起,我近乎贪婪的看着她。自从阿姜嫁与重耳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穿男装了。此刻,我不禁对她宛然一笑,低声问:“姜郎,妾今日可美?”内室除我与她外,并无别人,我怕此时不问,日后却是再也不能问了。
  我细细的打量着她这一刻的神情,就怕错过了什么,却只见她垂这眼眸,半时无话,我心不禁冰冷,强压着想要落泪的感觉,起身到放有祭品的几案前,将酒水倒在两只碗盏中,回首见阿姜并未看我,便将藏在衣袖的鸠毒倒入我身前的酒盏中。昏黄的酒水中加入暗红的鸠毒,竟生出几分妖艳。我将另一只酒盏捧到阿姜身前,盈盈笑道,“阿姜,今日我甚是欢喜,你陪我饮一盏如何?”
  我见阿姜接了酒盏,便回身捧起放有鸠毒的那盏酒,对她祝道,“愿此后阿姜子孙繁茂,愿公婿顺利返回晋国继承王位……”阿姜听到此处似有不耐,一口将酒饮下。我虽是胸中还有万言,却也只好合酒吞下。说实话,加了鸠毒的酒水中有一种甜香,即使我一盏饮尽,至少入口不是很难过。
  阿姜见我饮完酒,就要出去。我不知从那生出的勇气,伸出手拉着她,祈求道,“陪陪我吧,就一会好么?”兴许是我第一次求她,阿姜看着我的眼好一会,终于点了点头,与我跪坐在席上。
  腹中渐渐生出一种绞痛,还能忍受,我知是开始毒发了,留恋的看了看阿姜的容颜,想要将她铭刻在心中,“阿姜,再过些日子,天凉时,你记得要添衣。”
  “好。”
  “阿姜,你不要吃凉食,会胃痛的。”
  “好。”
  ……
  我将我能想到的事,都细细的说与她听,听她一一答应了,我渐渐放下心来,腹中绞痛加剧,“阿姜,我想西山的红叶了,等在过几天,你带我去好吗?”见她应了好字,我合上眼,任由身躯跌倒在她身上,“阿姜,你知道吗?我初见你时,我就想,这小郎君真美,当时就对你动了心。”我感觉阿姜有些冰凉的手,抚上了我的脸颊,很是温柔。我继续说道,“阿姜,你若是男子该有多好,这样,我就能嫁给你了,我的姓氏前只想缀上你的名字……”
  腹中的疼痛,让我只有努力呼吸才能缓解,脸上有冷冷的水划过,是阿姜的泪水。我想给她擦干,叫她别哭,我没事,却连举手的力气都没有。只能努力的勾起嘴角,想要给她留下个笑颜。
  “阿巧,”我感到她抱着我,“别走,我身边就剩下你了。”
  “阿姜……好好……活下去……”我努力对她说道,恨卿此生不为男……
  
  
  
  齐姜
  我叫齐姜,是齐桓公的小女儿,父王从小就很宠我。九岁那年,和我关系最好的四哥开始学着处理政事了。因为少了一个陪伴我的人,于是我对父王说,给我找个玩伴吧。阿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见到我的。我记得初见她,就觉得她是个很文秀的女孩,当然,做荷包的手艺也很好。
  她第一次送我的荷包,我很喜欢,一直收着,就怕弄脏弄旧了。尽管四哥笑我这个想法很傻,说旧了就换个吧。我却认为纵然是一模一样,也不是先前那个荷包。后来,这荷包终于在我出嫁的那夜弄丢了,再也找不到了,就如同阿巧一般。
  阿巧喜欢给我做男装,我也喜欢穿。也许世人都不明白,为何身为王姬的我,却喜欢做男子装扮。从小,每当我做对一件事的时候,父王就抱着我,一边夸奖我,一边感叹,“你若是男儿该有多好啊。”而我的师父管相,也曾发过类似的感叹。年小之时我不明白,后来,终于知道这世道对女子是如何的不公了,女子是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能有的。所以阿巧给我做男式衣裳,我穿上后很开心,至少,在她心中,我是男子不是吗?
  四哥,喜欢阿巧,我知道。可是,每当我想到阿巧会变成我的嫂嫂时,我心里就不舒服。阿巧是我的,只能属于我一个人的,谁都不能抢走,就算四哥也是!所以,我喜欢穿着阿巧给我做的新衣,到四哥的面前炫耀。因为,只有妻子才能给丈夫做新衣,而四哥自然是得不到阿巧做的衣裳,只有生出各种的艳羡了。
  三十八年的春祭,四哥的举动让我很不高兴。
  我知道这事中,定然还有其他兄弟动了手脚。可是,我就是怕四哥会夺走阿巧。于是我找来易牙,让他给我弄来最烈的酒。一个月后,酒成,说是用了说是用了上百种酒,蒸煮勾兑而成,色泽白亮,一般人一盏酒便已醉倒,我赏了他百金。然后将四哥约出,对他说,我新得一坛好酒,名曰梨白,他若能饮上一坛,我就劝阿巧嫁给他,若不能,以后在阿巧待的地方,他就得避开。四哥答应了我的要求,结果三盏即醉,随后也算信守承诺,劲量避开与阿巧见面了。
  四十一年,管相病重,临终前让我杀阿巧,我不明白,他说阿巧会成为我的弱点。我终究没有答应,看着他在我面前死不瞑目。
  可是,阿巧终于死了,死在我的怀里。我齐姜算尽了天下,却没算到她的心竟然是如此的刚烈。我此刻万般痛恨我身为女儿身,可是就算如此却不敢就此随她而去,因为这世界还有很多我未完成的事,在这之前我不能死,我要好好的活下去。只是余下的人生真是寂寞,或许权利是个好东西。重耳,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了。
  
  
  
  管仲
  齐姜是我的弟子,我一向很满意。
  从四十年开始,我的身体渐渐不好了,对于一个年近八十的老人,我知道我时日不多了。可这世上还有件事我放不下,那就是齐王的子嗣太过丰茂,对于王来说这并不是件好事,太过能干的儿子总是想当家的。而齐王大概是霸主当久了,开始喜欢听一些顺耳的话了。我能预感到,我死后,齐国会有一场大乱。要破局只能一个人,齐姜。
  齐姜的弱点是一个叫阿巧的桑女,而她竟然因为这女子与太子昭生分了。齐姜的个性我一向知道,只要是她认定的事,就不会更改,这女子让她除去,怕是很难。
  我叫来我门下的一位食客乙,他没有什么大本领,但胜在谨慎和忠心,于是我对他吩咐,“我死后,若是国内因为五位公子夺位而引发内乱,齐姜袖手旁观,你就伺机杀掉齐姜身边那个叫阿巧的婢女,切记,一定不要让人看出行藏,能祸水东引最好。”



五月吧第十六届群杀《无竞维人》第三轮参评贴(共搜集有9帖,此为第4帖)

(作者:拼将一剑;提交人:卧雪;提交时间:2013/11/8 21:30:49)

《暮光城:新月》(作者:秦穆公)
[16-3-10]第三轮南区:暮光城:新月(帖杀文芈,一区参评,挂宝平安扣)
第三轮南区:暮光城:新月(帖杀文芈,一区参评,挂宝平安扣) Post By:2013-11-1 21:29:26

  1
  新月上,故人心,千山万水走遍,再回眸伊人香消。
  一盏酒,半清辉,无梦入愁肠,如何奈离觞。
  十九年转瞬即逝,风尘已不再,多少故人将士都成为一捧黄土;初定中原,马革裹尸,现如今一方霸业初成,反而常常午夜梦回,惊起一身冷汗。
  疼痛如昨,辗转反侧,却难消心中的恐惧与恨意。
  酒在前,却不敢伸手取之,半碗水饮尽,看新月当空,虽于黑暗之中孤独隐现,却好在真实,好在有些希望,好在能够安静陪伴自己这晋国之君。
  沉默之时,侍从禀告说季隗夫人已到,晋文公回头让其上来。
  季隗,自己落难之时第一位委身自己的女人,虽然以俘虏之躯成为自己的妻子,但相濡以沫的十二年,却让自己在晋国的伤痛逐渐平复,尤其自己不得不逃离狄国之后,季隗也一直独自等待,忠贞之理,自己就是从这个女人身上学到的。
  “夫人,喝杯酒暖暖身子吧,这些年着实委屈了你”,想到过往,文公感慨万分,起身亲自让季隗落座,并满上一杯酒放到季隗面前。  “妾不敢,若非君上当年不嫌弃贱妾,怕是贱妾早已经命丧他乡,更难以谈及今日今时的生活,君上身为一国之君,自当以国事为重,留贱妾在君上身边服侍,妾已经心满意足。”
  “这些日子,寡人常常想起狄国的时日,想念你与寡人无忧无虑的生活,也会想起你为寡人所生两个孩子,他们已经长大成人,可是寡人不明白为什么你不愿意接他们来晋国,常伴随你左右呢?”
  “他们已经在狄国习惯了,既然胸无大志,也缺乏辅佐君上的才华,还不如让他们如同普通人一般度日的好。”
  “当年你曾许诺给刺杀寡人的刺客,说什么若其葬身狄国你便让儿孙世代为其守墓,今日你不允许寡人之子来晋,是否便为此故?”
  季隗浑身一震,莫名感觉眼前的夫君早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公子重耳,不由自主,季隗跪在了地上,自己的夫君面前。  “君上,当年贱妾的确由此承诺,毕竟是他留妾及孩子性命,方才有今日我与君上的相见,方才有我们孩子留存于世,还望君上成全贱妾之诺。”
  眼前的女子,貌似柔软,其实内心倔犟的很,否则也不会留到狄国让自己远走,可是为什么自己内心充满一种愤怒之火,让自己难受的很,让自己想要去发泄,他的右手握拳,砸在桌上,半晌不语。
  “你回去休息吧,既然是你的许诺,寡人便不再坚持”。 
   夜已经深了,文公依然独坐,桌上摆着一把长刀,摘下刀鞘,文公右手轻抚刀刃,上面雕刻着一个新月标识。
  文公及其投入的抚摸长刀,喃喃自语:
  “此刀,由晋国铸刀大师所完成,寡人将之取名新月,即盼望这把刀能还寡人一个清净之夜,再无噩梦缠身。能以此刀还寡人心安者,也只有一人。”
    寺人披。
  同样的夜,同样的新月;同样的一壶酒,半碗水;同样的不眠之人。
  寺人披也是独自倚窗而坐,他的手中没有刀,而是一张图,狄国的图,在图上的一角有明显的一栋房子,房子旁侧一块巨石上,刻着两个字:勃鞮。
  勃鞮,一个自己快要忘记的名字了,自己没有成为寺人披之前便是叫这个名字,为了活下来,他成为了寺人,为了活下来他忘记了过去,为了活下来他成为了一把刀,为了活下来,他什么都没有了。
  岁月不饶人,他也老了,人老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不但越来越怕死,更是越来越害怕孤独。
    2   三日之内,来宫晋见。  收到命令,寺人披自深山快速往晋国疾驰,奉晋文公命令,他一直在秘密训练一批死士用于刺杀任务,到目前已经有十八位死士分布在各国,时刻都在等待着晋文公一人的命令。  许久没有刺杀任务了,寺人披知道这样着急的命令一定是要让自己再次出击,他根本不愿意思考杀谁,在深山的两年,死于他手中的受训者也有几十名,不成功的代价只有死亡。
    抵达晋国时候天色傍晚,靠近都城处有一个酒馆,是寺人披常常歇息的落脚处,每次都会选择一个独立的阁楼,今晚也不例外。
  例外的是,房间里有人等他,是一个女人,晋侯的如夫人,怀嬴。
  怀嬴是秦国秦穆公的女儿,同样是文公流落秦国时候秦穆公许配与他的“牵制”,最有趣的是,怀嬴的第一任丈夫恰恰是文公的侄子,这样尴尬的结合也让文公不得不冷落甚至逃避如夫人怀嬴,而怀嬴面对这样的丈夫,心中自有自己的怨恨。  寺人披知道她是谁,这么多年伴随于晋文公身边,多少知道文公对这个女人的态度与埋怨。
  “先生请坐,请原谅妾的冒昧打扰。”
  “夫人客气,不知在这里等候披有何要事?”
  怀嬴莞尔一笑,站起身来,待寺人披落座后方款款坐下,“先生饮酒吗?”
  寺人披摇摇头,内心某明其妙的惶恐起来,君上的女人找一个下臣,总不会是好事的。
  “先生和君上一样,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吧。我来晋国多年,也曾听过很多先生之事,说起来妾还应感谢先生,若不是当年先生追上君上,那么君上也不会流落秦国与我相识。”
  寺人披一惊,“不知夫人有何要事需要披办理,披定当殚精竭虑,为夫人效犬马之劳。”
  怀嬴夫人再次微笑,眼睛里不经意流露出一点喜色,自顾自的饮了一杯酒,接着说道:
  “先生莫有担心,只是最近常在君上身边,目睹君上的南征北战,发现与君上有过争执之人都惨遭横祸,而先生曾两次刺杀君上,怕君上会对先生有所抱怨。我知先生的人品与能力,在如今天下之势,妾虽身为君上的女人,却也是秦国公主,我亦担心自己朝不保夕,更何况先生。小女子于乱世之中,只是求苟延残喘,不敢奢望荣华富贵,如今妾日夜不敢,担惊受怕,所以特恳求先生,能送我归秦,我愿承诺先生在秦国必能享受贵宾之待遇,保今生平安富贵。”
  寺人披沉默不语,手逐渐的伸向酒杯,握住,拿起来,但还是放了下来,酒杯在他手中就好象女人,渴望却不敢,他记得晋文公第一次召见他的时候就告诉过他,从此不得饮酒,因为他的生命属于晋文公而不是他自己。
 可是怀嬴夫人的话却深深的震撼到了他,这几年来,晋文公的种种表现都在传达给世人一种姿态:有恩必还,有仇必报。  “先生,先不要急于拒绝,这次君上召你回国,一定有任务,臣妾望先生得胜归来之日,再告诉我你的答案。
  没有等寺人披有任何反应,怀嬴夫人起身而去,与他擦身而过时候,他分明闻到一种兰花的香气。
    晋文公知道寺人披不会迟到,所以在寺人披见他的时候,他已经安排好了所有的事情。
  寺人披到的时候,还有一个人也在,就是郑国郑文公唯一活着的儿子子兰公子,子兰公子是出逃到晋国被晋文公收留,以长辈身份给以了子兰诸多照顾。
  “披,寡人要你马上到郑国,杀死郑国文公,可有异议?”
  寺人披摇摇头。
  “这次你要入宫刺杀,风险极高,前些日子郑国要求公子兰回国,我与子兰公司商议后决定同意,你将做为子兰公子的护卫前去,待当晚夜宴之后,子兰会与郑文公进行议事,议事之时子兰会找借口离开房间,而你就要在这个时候刺杀昏君文公。”
  寺人披点点头,表示明白。
  “此次行事,对晋国大势至关重要,你凡事务必听从子兰公子,另此次行动,不适合使用你之前的武器,这有一把刀,是我名名匠打造,是专为你预备。披,此次任务之后,我想你也可以卸甲,好好为寡人培养你的接班人。我们都开始老了,也不要再打打杀杀,还是享受一些安静日子吧。”
  “多谢君上的照顾。”寺人披心头一股暖意,怀嬴夫人见他时候产生的阴霾荡然无存。是啊,大家都老了,过去的一切都只是形势所逼罢了。
  恭恭敬敬的低头,抬起双手,接过晋文公递过来的刀,轻轻拔出来,看到上面雕刻的“新月”二字,然后转身而去。
    3   郑国,京襄城。
  自晋国归来,郑文公与子兰商议一切低调进行,所以没有做公开的迎接仪式,而是一行三十多人悄然入城,直接进入宫中。  寺人披以寺人身份很容易的占据子兰旁侧之位,在一番父子寒暄之后,就开始了一番中规中矩的晚宴。寺人披站在子兰身后,眼光留意郑文公身边的武士及侍从,发现武士众多,很难下手。
  晚宴时间,郑文公没有讨论天下大事,反而只是询问子兰在晋国的一些寻常生活,像极了一个普通的老父亲,在儿子远游归来后问长问短。
  反而子兰的回答,多少流露出一种敷衍的味道。
    晚宴结束,郑文公起身准备就寝,子兰忙其身躬立,“父亲,我有一事禀告,不知父亲能否留步。”
  郑文公点点头,“子兰有何事,但讲无妨。”
  子兰看了看郑文公两侧的武士,“不知父亲可否借一步商议,儿想单独与父亲沟通一番。”
  “哈哈哈哈”,郑文公大笑几声,“我儿子兰,非为父不信任你,但为父一生,杀死儿子足有五次,为父也深知命不久矣,所以不怕子兰如何对为父,为父身旁之人,都是忠诚之士,儿有任何话,都可以当面诉说,无妨。”
  子兰闻听,不知道如何适从,要想单独跟郑文公接触的机会已经没有,无奈之下,只好整理思路,说了一番晋文公的一些言语,尤其对郑国不敬的言语,更是惹得郑文公怒发冲冠。
  趁这个时机,寺人披从子兰桌前拿起一壶酒,走向郑文公,距离十米处被武士拦下,寺人披低头说道,“君上,臣当年追随子兰公子背井离乡,今日想不到还有残命回国,极为激动,特为君上斟满杯中之酒,望君上怜恤子兰公子,从此父子同心,共同振兴郑国,早日灭晋。”
  “好,好一句父子同心,早日灭晋。”郑文公大笑几声,刚才的怒气消失不见,“听你这样说,寡人必然要饮尽杯中之酒,来,左右让开,让这老臣亲自为寡人斟酒。”
  寺人披小心翼翼的端着酒壶,一步步向前走去,十米,十步,十步若杀一人,又该如何全身而退,寺人披左右环顾,一瞬间便明白该如何去做,他必须杀死眼前的郑文公,只有这样自己才能不辜负晋文公的命令,才能保残生的安全。
  酒杯就在眼前,寺人披双手持酒壶,倒满眼前的酒,他抬眼看,郑文公还在看向子兰,他马上起身,酒壶砸向郑文公右侧的武士,然后拔出新月刀,砍向郑文公左侧武士,这一切的发生不过一瞬间,身边七八个武士立马被寺人披砍杀倒地,其他远一点的武士反应过来的时候,寺人披已经将刀架在郑文公的脖颈之上,而他则躲在了郑文公的身后。
  “你们退下,放我离去,否则必杀你们的国君。”寺人披及其冷静的看向四周的武士,冷冷的说。
  四周武士不由自主的望后退了几步,一方面盯着郑文公,一方面也偷眼看向子兰,想听听子兰有什么命令或建议。
  “放下我父,否则你必然不能离开郑国”,子兰装腔作势却又及其到位的说,寺人披冷冷的看着这些人,手里的刀轻轻一划,一道血迹从郑文公脖子上流出,“救我,你们都下去,让这位先生离开”,郑文公艰难的说。
  “父亲,一人事小,一国事大,若让晋国知道一个刺客就足以要挟郑国,那父亲与郑国颜面何存”,子兰大义凛然的说着,然后对寺人披说,“你,不过是晋国派来的刺客,若你马上放了我父,必保你的安全,否则血溅十步,可不要后悔,我相信,你不敢杀我父。”
  然后,子兰大喊,“其他人全部退下,只留我一人与他交涉。”
    众人下,郑文公还在支支吾吾的跟寺人披求饶,看到殿门关闭,公子兰笑了,然后及其温柔和平静的对着寺人披说道,“先生,还不动手。”
  郑文公一脸惊愕,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也是刺客,没想到自己一生得子六人,六人皆想杀自己,自己杀了五人,但最终死于第六子之手。  寺人披手起刀落,郑文公人头落地。
  子兰笑了,“刚才多谢先生”。
  “任务完成,我该走了”,寺人披很随意的说着,但突然,他感觉大脑一恍惚,身子有些不稳,跌倒在地
上,他心中大惊,一看握刀的右手,有几个小孔,不知道何时,新月刀的刀柄出现了几个尖刺。
  他跌倒在地,陷入了昏迷。  “寺人披,你可知晋文公生平最想杀的人还剩几个,在你杀死我这父亲之前是两个,在我父亲死后便只剩下你一个,只要你死,我就可以成为郑国的国君。”
    再度醒来的时候,寺人披发现四肢已经被绑了起来,公子兰似乎戴上了冠冕,面前是郑国的武士与大臣,子兰在激情演绎着他刺杀郑文公的过程,他还看到子兰的胳膊上有一片的血迹,在他的言语中是为了救父与自己搏斗时候留下的伤痕。
  寺人披的大脑变得冷静了,自己一生最为惧怕的死亡,不久之后就要到来了,自己害怕这个日子,可是自己何尝不是等待这个日子,如果死后,如果死后能让自己葬身狄国,那么每年应该有人除去坟头的荒草吧,那么自己就不会过于凄凉了吧。
  他想到了很多,于是公子兰的话语变得模糊,但是突然之间四下安静了下来,子兰转向了他,“寺人披,你可知罪?”   “披知罪,但求公子一事,死后能否将披的尸骨送往狄国。”
  “哈哈”,子兰大笑,他走到寺人披的面前,在他的耳边轻声说道,“晋文公特意嘱托我,绝不可以留你的尸体于世上,你说我该怎么办。”
  子兰转身,面对众臣子,“此人杀我父,弑我郑国国君,罪不可恕,我决定,对这个刺客当众烹之,让其生命与灵魂永生永世灰飞烟灭。”
  话语落,一片欢呼。
  一口铜锅。
  火已经烧了两个时辰,油已经翻滚。
  寺人披脸色苍白,他的舌头早已经被割断,只有脑海中想着所有发生的一切,似乎很遥远,仿佛与自己无关。他最怀念的是季隗夫人给自己的那幅图,有狄国,有一处宅子,有一块石头,上面还有自己的名字。
  自己的名字,这个时候,不需要记住自己的名字了,没有生命的人,恐怕也不会有自己的名字了吧。
  火光中,夜来了,寺人披最后一眼,只是看到了夜空中,一弯新月。
  新月上,故人心。早知道这样,应该喝一杯酒,好久没有醉过了……


五月吧第十六届群杀《无竞维人》第三轮参评贴(共搜集有9帖,此为第5帖)

(作者:拼将一剑;提交人:卧雪;提交时间:2013/11/8 21:31:34)

《飞扬跋扈为谁雄》(作者:晋文公)
[16-3-02]第三轮南区:飞扬跋扈为谁雄(帖杀鉏麑,一区参评)
第三轮南区:飞扬跋扈为谁雄(帖杀鉏麑,一区参评) Post By:2013-11-1 21:28:45

1
  平明,楚都郢。
  漫天冻云,似一席破絮压在城头。北风如狂,在屋宇与街巷间厉声呼号。在这个将雪未雪的天色里,冷雨倒是一场连着一场,或淅沥飘洒,或倾盆如注,将这一座大城,笼在无边黑灰色中。
  一只老鸦,在三两声悲鸣后,落在王宫飞檐之上。
  忽有连声痛呼,自王宫深处传来,似有掀梁破瓦之力。
  老鸦“呀”的一声,振翅惊飞而去。
  深宫之内,烛火明灭。榻上,半坐一容色枯槁的中年男子;塌下,跪伏一众垂首掩泣的臣子。那男子连声剧咳,似欲将心肺都从喉咙内扯出,半晌之后,忽目欲喷火,捶榻大呼,道尽此生无尽沉痛郁愤之意:“寡人纵横十二载,天下震恐。可叹霸业未成,可恨晋国坐大。今日身死,谁继吾志——”
  语声未毕,忽口角流血,往后便倒。
  惊呼声、号哭声顿起,满室人影纷乱。
  是日,楚穆王薨。
  
  2
  晋都绛。
  明堂高烛。一华服少年居中高坐,喜上眉梢;殿下数十峨冠博带之臣,也各各面露笑意。此际得悉楚穆王的死讯,晋室朝堂之内,人人弹冠相庆。十余年来,楚穆王频频北进,志在与晋争霸于中原。所幸有郑、宋诸小国为屏障,更兼赵盾等强臣有良谋,晋之霸主地位仍可谓稳如磐石。但,于晋而言,有楚此等强且恶之邻,也时有悬心之叹。现下,楚穆王这等枭雄竟已死了,自晋侯至诸大夫,岂有不乐之理?
  华服少年,是晋灵公夷皋。
  此际,夷皋连连拍手,笑道:“今日须开筵席,奏伎乐,与诸卿痛饮。”
  于是,花开筵席,乐上朝堂。
  正君臣酣饮欢笑间,忽一清矍长须男子疾步趋入,面含怒色。
  见此男子,诸大夫顿时惊惧,酒樽坠地,伎乐立停。
  华服少年一愣之下,旋即举杯大笑道:“正卿来得正好,且与寡人共饮一樽。”
  这“正卿”,即是赵盾。
  赵盾面色一沉,拱手道:“谢晋侯,只是此刻非饮宴之时。”
  夷皋讶然道:“为何?楚穆王已死,寡人去一心腹大患,正应庆贺。”
  “楚还在,新君已立。”
  “寡人听闻新君熊吕乃顽劣小儿,不足为惧。”
  “未必。”
  夷皋面上忽现不悦之色,兀自饮尽一樽酒,问道:“正卿,何事?”
  赵盾傲然环视群臣,缓声道:“禀晋侯,当今要务,乃是趁楚之新君初立之时,挥师南下,使郑、宋、陈等国归附。之后,召诸国会盟于新城,一举定我晋之千秋霸业。”
  群臣纷纷附和,连声称诺。
  夷皋忽觉意兴阑珊,摆手道:“全赖正卿筹划,不必告我。”
  
  3
  楚都郢。
  如晋之夷皋一般,楚之熊吕也在饮宴作乐。
  殿中,有彻夜绕梁的丝竹之声,有轻柔曼妙的霓裳之舞。弱冠少年,着华服,饮美酒,正与身周环绕的美人纵情调笑。这位楚穆王商臣之子,在其父去世之后的这几年,日日沉湎酒色,何曾有半点先父的勇武刚毅?当赵盾举晋之雄兵南下,楚穆王当年威服的郑宋诸国,立时闻风拜倒。楚穆王穷尽一生心力乃得以立下的霸业宏图,似已于顷刻间化为泡影。当赵盾如愿率诸国会盟于新城,晋之声威更炽,兵锋所向,已近楚疆。楚穆王临终前痛呼“谁继吾志”,莫不是于深心里已知其子熊吕不堪大任?
  忽一日,楚之附国如舒、宗、巢等,兴兵反叛。
  令尹成嘉率军征讨。
  奉令尹成嘉之命守护郢都的公子燮与斗克等人,与成嘉素有嫌隙。趁成嘉远征之机,一面引禁卫之军严守郢都,一面派刺客诛杀成嘉。但事有不秘,成嘉识破之后,星夜班师围郢都。公子燮与斗克等人仓皇突围,出逃之前还掳走了那位尚在深宫中与美人饮酒的王。
  英武的楚穆王的嫡长子,楚之王,竟无丝毫挣扎之力。
  所幸公子燮等人在出逃途中被庐地之大夫戢梁诱杀,熊吕乃得以重返郢都。
  令尹成嘉率诸大夫于城郊迎谒,一见楚王,顿时气极。
  这位重返王都的少年,自然是早已洗尽了逃亡途中的血迹与泥垢,只见他头戴高冠,身着锦衣,安坐于驷马之车上,面含戏谑之色,高举酒樽痛饮。此番被叛臣掳去的尴尬,竟似半点也无。
  
  4
  在众臣簇拥之下,熊吕回到郢都。
  当他再度走向王座时,忽转过身来,环视众臣,粲然一笑:“为贺寡人归国,今夜当与众卿一醉方休。”
  成嘉跪伏在地,老泪纵横,道:“老臣昔日追随先王,十数年间南征北讨,诸国莫不服。先王之勇烈,天下莫不知。今日,变生肘腋,国中之叛尚未平复;晋之赵盾,于新城会盟诸侯后,其威势,天下莫能当。王上顷返王都,不念先王之志,不思被掳之耻,为何遽欲饮酒作乐?”
  熊吕面色一变,喝道:“大胆,我欲饮酒,谁敢阻拦?”
  是夜,熊吕在宫中大宴群臣。
  于此歌舞之中,熊吕纵声欢笑。
  而殿下一众朝臣,尽皆掩袖抹泪。
  明日,急报飞抵郢都。楚境内大饥荒,民间竟有易子相食者;周边附庸之国,纷纷背楚,据菏泽,占山林,啸聚叛民,图谋攻郢。晋于郑、宋诸国陈兵数万,也颇有南下之象。自楚穆王逝去,楚之内忧外患之烈,至此为最。
  当成嘉等朝臣手捧急报奔至王宫时,宫门上却悬着一块木匾。
  匾上赫然写着六字:“进谏者,杀无赦。”
  
  5
  这日,熊吕正于深宫中饮酒,忽有寺人来报:“王上,大夫伍举求见。”
  熊吕摆手道:“我不愿见,着他速去。”
  半晌,寺人又来报:“王上,大夫伍举求见。”
  熊吕怒目圆睁,喝道:“咄,着他速去,休来扰我。”
  未几,寺人又来报:“王上,大夫伍举不愿去,仍跪在宫门外磕首求见。”
  熊吕一怒拔剑,恨声道:“这老匹夫,气煞我也,着他进来,且听他有何话说?”
  大夫伍举,额上鲜血淋漓。
  熊吕一呆,回剑入鞘,叹道:“卿家何必如此?”
  伍举忽纵声大哭,道:“伍举此来,已抱必死之志。但臣有一疑,还请王上解惑。”
  熊吕面色阴晴不定,静默半晌,挥手示意命寺人宫女们撤走酒筵。
  “你有何疑?”
  “王上,臣闻郢都有巨鸟,日日栖息于庙堂之上。先王薨后三年,巨鸟不鸣亦不飞。敢问王上,此乃何故?”
  熊吕忽霍然起身,握住佩剑的手竟在颤抖。
  良久,熊吕扶起伍举,抚其背,喃喃道:“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
  伍举眼中一亮,道:“王上,何日可鸣?何日可飞?”
  熊吕神色一凛,叹道:“昔日当我即位,宗室以我年幼,颇有相欺之意。晋之威势已成,天下莫敢撄其锋。而今,经公子燮之乱,宗室已不复势大。晋于会盟之后又调停周室内斗,其煊赫之势已至极处,再无可增。况赵盾与晋侯间嫌隙日多,晋之乱象,亦应于此际生发。细细想来,声闻九州、飞于九天的时机,怕是该到了。”
  伍举潸然泪下,跪倒在地,道:“王上,勿负先王之志。”
  呛啷一声,熊吕拔剑,烛火之下,寒芒夺目。
  “众卿只见我日日饮酒做乐,却不知我夜夜抚剑叹息。”
  
  6
  晋都绛。
  大殿之内,晋侯夷皋与正卿赵盾,正与群臣饮宴。
  酒至半酣,夷皋斜乜醉眼,笑道:“正卿,三年前,当我饮宴之际,你却道非饮酒之时,不肯与寡人共饮,今日为何却比寡人醉得更甚?”
  赵盾面色酡红,举酒笑道:“其时我忧心于楚之新君有王霸之志,是以不肯与晋侯饮。如今三年过去,晋与诸侯会盟新城,更兼助周天子平乱,晋已有霸主之尊,四域诸侯无不畏服。而楚之新王熊吕,果如晋侯所言,诚是暗弱无知之小儿,宗室内斗不止,附国反叛未停,楚已似羸弱老翁,谅不复有争霸天下之力。是以,此际可卸下征衣、放下简牍,宣子愿与晋侯及衮衮诸公开怀痛饮。”
  夷皋拍掌大笑道:“我早已告知正卿,熊吕不过顽劣小儿也。”
  众臣纷纷举酒,恭声祝道:“晋侯圣明,正卿圣明。”
  夷皋面色一变,正待说话,赵盾长身而立,趋前一步站在夷皋之前,睥睨群臣,大笑道:“致谢诸公,来,饮此一樽。”
  
  7
  楚都郢。
  一众朝臣,各执简牍,肃立于朝堂之内。自听寺人传报楚王欲召大臣廷议,各各既惊且喜。惊的是,这年少的楚王莫非又要逼迫群臣陪其饮宴;喜的是,群臣终于有觐见王上之机,纵是宫门外仍高悬“进谏者,杀毋赦”六字,此番但得见王上一面,也必冒死进言。
  此刻,王座,孤零零立在大殿之上。
  群臣正焦急之际,忽听寺人高声颂道:“王上到。”
  话音未落,一身披重甲战衣、腰悬三尺长剑的少年,阔步而入。
  群臣面面相觑。宝座之上的王,素来只穿华彩之衣,手握美酒之樽,言语戏谑,举止轻佻。今日为何重甲佩剑,眉宇间隐含怒色?
  熊吕稳稳坐在王座之上,手按佩剑,沉声道:“熊吕惫赖,三年来,有负先王重托及众卿厚望,至为惭愧。今日,我之国中,饿殍遍野,盗匪横行。国之外,郑宋等国奸狡反复,晋亦虎视眈眈。当此际,还请众卿勿念我之久恶,自今日始,并力谋国,扬我大楚之威,慰我先王之志。”
  一顿之下,又复扬眉道:“值此国家危难之际,如下诸事,有赖众卿襄助。宫府之中,一应珍玩玉帛,尽可变卖后与诸国粜粮;官仓之内,粮粟尽可分发。所为者,以救济灾民为要。巴地之山戎等贼,趁我国中之乱乃啸聚滋事,应立遣数支精骑前往围剿。至于王都之内,我已知有不轨之臣,若果悬崖勒马,寡人必不追究,斯人也不必惊惧,君臣欢好,仍如往昔;若迷途不返,寡人必诛之九族。”
  这宝座之上的君王,还是那个于深宫饮酒作乐的熊吕吗?
  群臣大喜,跪伏在地:“喏。”
  “禀王上,庸国叛乱,做何计较?”
  熊吕陡然自王座上长身而起,喝道:“寡人亲征,三月之内,必灭其国!”
  此际,楚、庸战事前线,两国相持不能下。楚军劳师远征数月,现已疲敝。庸据城自守,每日龟缩于深沟高垒中,只待楚军粮草不继而退兵之日,再于后掩杀。忽一日,庸侯于城头视察军情,正窃喜于反攻之时已到,忽见天际处烟尘滚滚,旗幡猎猎,千乘兵车浩浩长驱而来,瞬间即扑至城下。
  正大惊恐之际,忽见一兵车越阵而出。
  立时,城下楚军跪倒在地,齐声高喊:“恭迎吾王。”
  似惊雷破空,顷刻间山摇地动。
  庸侯一惊,坐倒在地。
  那兵车上着重甲、持长戈的少年,厉声道:“城内庸侯听好,先王待你素来亲厚,但你却图谋反叛,罪无可赦。今日必破你城池、取你人头。我大楚之兵听好,尔等追随先王南征北讨,兵锋所指,望风披靡,奈何惧此弹丸小国?莫道无粮草,城破之日,必可饱食牛肉痛饮美酒;莫道无功业,破此叛国,人皆书青史。”
  楚军精神大振,个个神情激越,皆欲誓死一战。
  战鼓如雷,烽烟四起。
  熊吕长戈一挥,喝道:“攻城!”
  庸国瞬灭。
  
  8
  晋都绛。
  晋侯夷皋正与群臣酣饮,忽闻寺人军务急报。
  “禀晋侯,庸已于一日内灭国,庸侯也已被一戈刺死。”
  陡闻之下,莫说夷皋惊惧不已,连赵盾也瞬间一呆,讶然道:“楚军不足三万,悬军深入庸地数月不能下;庸国之兵,足有五万余,且深沟高垒,粮草丰足。我告庸侯切莫与楚军战,且销其锐气,耗其粮草,不数月,楚军自当退军。那时再于后掩杀,自是上策。奈何忽而灭国?”
  “报正卿,楚王飞骑亲征,楚军兵势大盛,庸侯虽据大城,亦不能当。”
  “你说熊吕?”
  “正是。”
  赵盾蓦地一惊,道:“他亦可亲征?”
  “是。据传楚王领兵车千乘,自郢都星夜驰援前军,亲冒矢石攻城。”
  夷皋也是一呆,奇道:“顽劣小儿,竟有此力?”
  赵盾低头沉思半晌,叹道:“熊吕果有王霸之才,老夫亦看走眼了。”
  夷皋面色一红,道:“庸侯素称力士,勇武无匹,谁能一戈刺死他?”
  “禀晋侯,是楚王熊吕。”
  
  9
  晋所未能逆料的是,经此灭庸一役,楚军声威大震。楚王熊吕,战衣不解带,宝剑不归鞘,几年间,虎狼之师横行江淮,攻灭麋、舒、陈、宋数国。一时间,天下震恐。
  此刻,熊吕的大军,正千里追击陆浑之戎。
  洛水边,陆浑之戎的首领,途穷之下,刎剑自杀。
  伍举道:“王上,前方十里,即是洛阳,周天子之都,不可轻犯。”
  兵车之上的熊吕,正极目望向那座巍峨之城,喃喃道:“唔——周天子之都,晋室之夷皋,可曾来过?”
  半晌,忽一扬眉,对身后大军喝道:“明日,我将与尔等于洛阳城下列阵,请周天子观礼。”
  伍举大惊,慌忙道:“不可,此乃大不敬。”
  熊吕纵声大笑,喝道:“自我登位,三年间忍辱负重,何曾有几人、几国敬我?今日我拥雄兵十万,纵横江淮,谁可不敬我?到此帝都,不使周天子观礼,反是我不敬周室。”
  
  10
  翌日,洛阳。
  周天子在数千侍卫拱护之下,登上城头。
  一见之下,顿时面如土色。
  此际,洛阳城下,战鼓咆哮,骏马嘶鸣,旗幡如云。万千重甲持戈的楚军,森然列于广袤之原。阵列如铁,一望无边。烈日之下,戈矛如林,闪耀青光;重甲如墙,密不透风。弥天烟尘,似欲压城而来。
  忽然,如铜墙铁壁的楚军,潮水般往两边退去,一乘兵车,若劈波斩浪而来,瞬间至城下。
  兵车之上,一头戴高冠、身披重甲的英武少年,放声道:“周天子何在?”
  万千楚军,陡然齐声暴喝:“周天子何在?”
  天摇地动。
  周天子大惊惧,嗫嗫嚅嚅,不敢言。
  那车上少年,在阵列前往来飞驰,猩红战袍迎风猎猎,只闻他又复纵声大笑:“闻周天子有九鼎,试问鼎之轻重若何?”
  万千楚军再次齐声高喊:“问周天子,鼎之轻重若何?”
  顿时,山河变色。



9条资料   当前页1/2   5篇/页 首页| 下页 | 尾页|转到第
提交新杀帖:(请勿灌水,删除勿怪)


   
≡≡ ☆ 五月吧出品   蜗牛牌风云群杀资料搜集器 ☆ ≡≡